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4部分

以沒抽出空來跟皇上說,見皇上看向自己,湊前兩步,道:

“陛下,小寶家信中提過此事,積利州如今人口不缺,資源也足,可前去旅遊的人太少,發展方面出現了瓶頸,於是想找更多的有錢人去體驗下那裡的景色和風光,好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

找商人過去的理由就是商議新的技術應用分配問題,有一部分最先應用在軍事上的技術可以拿出來用於民生,如一代車床的加工技術,酸鹼的洗滌方面,可以做出大量廉價的洗衣粉與肥皂。

現在我大唐養殖技術逐漸提高,更多的油脂存留下來,可讓商人收集加工,還有引火之物,就是陛下您看到的那個火柴,比火鐮更方便,所以把離得比較近,並且路途暢通的商人找過去,一舉多得。”

“哦~”李隆基恍然“原來是這樣,如此說,小寶和鵑鵑還能抽出空來忙別的?朕覺得他們二人應該當宰相。”

李隆基小聲地對高力士說一句,這才轉過臉來看向在下面站了有一會兒的張說,問道:“張卿所言之事朕已知曉,不知張卿還有其他事情?”

張說心裡清楚,皇上是又要偏向,可自己不得不硬著頭皮來說,不然這個中書令還有什麼用?

軍隊的事情本是自己安排,結果到現在成就了張小寶和王鵑那個義務兵的功勞,周邊國家的關係,也應由中書令拿出決策,可兩個人插一手,又給擺平了,經濟方面自己管不了大唐錢莊。;

農事上又不曉得套養與雜交,武器製造的兵工廠還是被張王兩家控制,就連運輸中的修橋修路自己也插不上話。

最可氣的是官員官職的安排方面,憑什麼張小寶他們二人說給誰安排到哪個位置就安排到哪個位置?當吏部不存在?當中書令是個擺設?

“陛下,臣以為積利州的張刺史所行之事不妥,一者,勞民傷財,調幾道商人前去積利州,路途不近,花消甚巨,其錢若行民事,則各道民可興;二者,我朝技術領先周邊各地,然,放於商人之手,恐被奸細所得;三者,其以一州刺史之位,一言可調我朝各地商人,勢必大,若似用,日後難以掌控,臣請陛下三思。”

張說羅列出三個方面的事情,如不是知道皇上不允許任何人在朝堂上當面彈劾張小寶和王鵑,他真想把罪名也安上。

李隆基聽著張說說的事情,沒有直接發表任何意見,而是看向其他臣子“眾卿可有話說?”

“陛下,臣有言,臣以為張中書所道之事不足為慮,若說把權私用,臣彈劾張中書以權謀私,肆意提拔與其交好之官員,私下信件聚會往來不斷,與朝堂自成一派,望陛下查證。”

這時突然站出來一個官員,對著李隆基說道。

(八百度搜尋)

第四百五十五章 算來算去如先前

第四百五十五章算來算去如先前

突然出現的彈劾張說的聲音,讓百官的目光都轉了過去,離得遠的仔細一看,認識,副相李元紘,一個平時很少說話,總是辦實事的人,不知今天怎麼就突然冒出來彈劾起張說。

張說同樣納悶,自己找張小寶和王鵑的毛病,你李元紘跑出來幹什麼?難不成那兩個人與你有親?這不是鹹吃蘿蔔淡操心麼。

在納悶的時候,心中更多的是氣憤,好你個李元紘,平時沒找你麻煩,如今你盯上我了?當我好欺負不成?

剛要出聲質問,李隆基這時開口了。

“李卿所言之事朕略有耳聞。”這幾個字說出來,李隆基停頓了下,文武百官則是心中一凜,莫非皇上要對張說動手?

“然。”李隆基又說了一個字,張說鬆口氣。

“張卿乃為中書令,統領百官,自需與百官接觸,朝堂上時間不足,私下說說也不無不可,到是耗費了空閒時間,張卿以為然否?”

李隆基眯著眼睛看向張說,臉上是一副淡淡的表情,讓人看不出他說的是不是真心話。

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般,張說猛點頭,那鬍鬚隨著身體的動作飄來飄去,略染霜色的樣子,配合著天氣,讓人看到了一種淒涼。

站在其對面的源乾曜輕輕嘆息了一聲,老嘍,都老嘍,歲月不饒人吶,不比張小寶和鵑鵑,如此年歲上便可定朝堂之事,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揮霍。

“這就對了”李隆基很隨意地說了一聲,接著又道:“朕知道,很多臣子心中並不曾有其他想法,只是做起事情容易讓人誤會,張卿就是這般,還望眾臣能夠對身邊的同僚更信任一些。

不要聽風就是雨,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