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隊伍進到沙漠中的同一時刻,張小寶的兩封信也分別送往吐蕃與突厥,並讓送信的人帶上紙幣,想直接進行購買牲畜。
河北道北部的一個溫暖的午後,李珣收到一封信,找來軍中的文案人員,寫了一張又一張的告示,帖到松漠都督府人來人往最為熱鬧的地方。
當地的人紛紛湊上前看熱鬧,聽著識字的人給講解告示上的內容。
“上面說了,京城北面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不少的野獸,傷害行人,聽說我們這裡的人打獵厲害,想找一千個獵人過去,在那裡常駐,可以帶上自己的家人,每個月即便沒有獵物可大,也會給每個獵人二百文錢。
如果打到了獵物,還會多給,到了那邊之後,凡是家中的女人也會給找活幹,家中的孩子能不花錢到學堂識字,只找一千人,要去的快準備,人數夠了就不要了。”
認識字的人就享受這樣的時刻,看到周圍人望向自己那種崇拜的眼色,就覺得有一種成就感。
這裡的百姓沒工夫考慮識字的人成就感強到什麼程度,見有這樣的機會,著急地往家中趕去,想要參與進來。
同樣的事情在河北道北部的各個都督府中出現,有的是京城,有的是洛陽,每個地方的要求略微有所不同,但都符合當地人的特點,給出的待遇也非常高。
那些個還準備隱藏起來等待大軍迴歸的人在知道了事情之後,生出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封來通道思念
河北道北部各都督府中的百姓進行著轟轟烈烈的移民運動,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被閒置下來。
只要稍微有點手藝的人都不會拒絕到外面去工作,不僅僅收入高,更主要的是孩子能夠進學堂讀書,在當地只要不是特別有錢的人,普通的富裕人家,想要讓孩子去學習也找不到適合的夫子教。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剩下的看娃子們自己了。”一個會打獵的人把硝制好的十幾張完整的皮捆成大包背在身上,肩膀上還擔著個扁擔,扁擔前後各有一個土籃子,前面的籃子中有一個兩歲左右的男娃,後面的是一個不到一歲的女娃。
在其身邊有一個不到十歲的丫頭和一個六歲左右的小子,眼中露著迷茫和一絲的興奮,跟在另一女子的左右朝積利州的方向走去。
女子聽到男人的話,一臉堅定的神色,把背上的包裹整理幾下,又摸摸左肩上幫男人挎著的弓,右手挽起一個竹籃子,向那個對未來充滿迷茫六歲小子說道:“等到了地方別惹事,可得好好學,別人欺負咱,咱忍忍,這次你爹可為你拼了。”
六歲的孩子就算懂點事情也懂得不多,他又不像小貝等人從孃胎裡就開始接受教育,聽著孃的話,眼神空洞地點點頭“是不是去學堂學好了有糖吃?聽人說張王兩家的學堂都有,阿姊呢?”
小男孩說著話看向走在另一邊的姐姐,女孩子滿眼希冀,看一下母親,又看看父親,見兩個人沒有望過來,又遺憾地低下頭。
非大富大貴的人家,女娃子是不可以學識字的,將來終歸是別人家的人,花那錢不值,女孩子更小的時候就明白,家是兩個弟弟的。
又走出去一段路,挑扁擔的男人終於是開口了。
“聽說學堂男女都要,學的好還會給娃子們賞賜,大女先去學一個月看看,有賞賜就學下去,沒有回家幹活。”
“哦,我可以和阿姊一起去學堂嘍,阿姊你可要好好學。”男孩子馬上高興起來。
女孩子沒有出聲,把挎在肩膀上的包裹換個位置,小嘴緊抿,目光中透出一種要拼命的架勢。
如此的情景在各處上演,每一個州都能夠出去一千人,家上其家裡的親人,逐漸匯聚在一起的隊伍越發的浩蕩。
當權者看到這樣的形勢,想攔不敢攔,想放又不捨得放,只能暗自傷懷。
河北道北部這麼大的事情,京城當中不可能不知道,不只是知道,而且還有京城中的人在背後推動,最大的推手便是李隆基這個皇上。
再看到從那邊傳回來的訊息之後,趁天還不冷,與高力士跑到了剛剛修建好的不沉湖中漂著時,向高力士說道:“待一撥有點手藝的人過來之後,就該是想辦法讓其他人遷徙到別處,那裡空下的地力士作何想?”
高力士第一次在游泳的時候不用擔心會沉下去,正舒服呢,聽到皇上的話,眼睛望向天上飄著的白雲,略作考慮,回道:“陛下,那地空下來,自會有人想要佔去,然,只有地而無人,想是要從其他地方遷民而入,陛下要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