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看到信的時候才知道張小寶這裡已經完成了徵兵三萬的計劃,還讓積利州多了十三萬人口。
在朝堂之上提出了義務兵的事情。
眾臣都懵了,如果這話不是從皇上的嘴裡說出來,打死他們也不相信張小寶和王鵑被‘發配’到了一個窮的連人都沒有的地方之後,馬上就在當地經過運作弄到了十三萬人口。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難道有本事的人就連皇上的壓制都壓不住?
心情最複雜的人就是張說,最開始他很想把張小寶送來的奏章給燒了,就當沒這回事兒,可他明白,燒得了走官驛過來的奏章,燒不了天上飛的鴿子,那不歸他管。
眼看著張小寶和王鵑在積利州徵了三萬義務兵,這是對他的募兵制的一個非常強烈的衝擊,如果真可行的話,他的募兵制可就完了。
此時見皇上提出來,想要讓眾臣討論,只好當先說道:“陛下,臣以為積利州刺史張小寶與錄事參軍王鵑此策未必可行,一者,三萬軍士家屬全由他二人供養,別處無法學;二者,三萬軍士每日三餐,餐餐有肉,大唐若所有軍隊去學,肉食供應不足,所費錢財更甚。”
平時一直與張說不怎麼對付的源乾曜也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張大人所言不差,積利州模式不可取,只能以張小寶及王鵑二人先做,待他二人找到更好辦法之時才能與大唐推廣。”
源乾曜反對了馬上就要讓大唐其他的地方都學著張小寶和王鵑那樣做,卻沒把話說死,讓張小寶二人再想點更好的辦法。
李隆基也不過是問問,張小寶信中雖然主要提到了那邊的徵兵和人口的問題,但名義上是說李晴英大行城的軍士裝成海盜。
李隆基還不認為張小寶和王鵑為了弄點人就故意捏造出來一個事實,必然是李晴英人口被拉急了,派出來的。
但這個還不能追究,只好讓眾臣又討論一番,結果自然是沒有結果。
李隆基分別給張小寶和李晴英去了一個旨意,命二人合力圍剿海賊,保一方安寧。
******
我會種人參了,有一個賣旱菸的人,她家以前就是種人參的,結果日本人突然說不要了,很多的人都賠了,有不少人甚至自殺了,為了弄清楚怎麼種人參,我和這個大姨聊了兩個小時,買了二斤旱菸。
其實技術簡單,就是管理上比較麻煩,累人。
今天先一章,我要準備點資料,明天最少五章,謝謝大家的支援……,
第三百七十九章 京城平息昌寧起
李隆基處理完了積利州的事情之後顯得非常高興。又跟著眾臣說了幾個議題,這才跟旁邊的高力士一邊談論著中午吃什麼東西,一邊離開。
還沒有走的有眾大臣們面面相覷,以張說為首的一幫大臣心中沉甸甸的,以源乾耀為首的人則是一副看熱鬧的架勢。
他們也知道張說遇到了麻煩,招募士兵的事情一旦被張小寶和王鵑破壞掉,功勞少了一部分不說,在軍隊上的權力也會下降。
別看現在張小寶和王鵑在積利州做的事情不能模仿,可憑兩個人的本事,一定會找到更好的辦法,這點不用懷疑。
憑藉兩個人現在用的辦法,估計以後士兵的待遇會更高,就算是戰死,也不用為家人擔憂,比張說現在用錢直接買命可強多了。
張說心中也清楚,卻不能說什麼,如果可以的話,他很想對張小寶和王鵑用點手段,把兩個人給收拾了。
但這個想法只能在心中想想,不可能變成實際的行動,一個是無論張小寶和王鵑做出多大的事情。在年齡上兩個人畢竟還是孩子,對他們動手,先不說皇上那裡會如何,就是世間的悠悠眾口也不會放過自己。
當然,如果僅僅是別人說,忍住也行,最主要的是對張小寶和王鵑動手很可能把自己給交代進去。
以前是不清楚兩個人的性格,現在要是還不知道那還當什麼宰相,交鋒過兩次,全上自己輸,憑兩個人那種睚眥必報的性格,真出手了,最難以承受的後果就是兩個人的反擊。
“張大人,若沒有其他的事情,我等可要走了。”源乾耀心中高興,臉上也就露出了笑容,對張說說道。
張說管著中書令呢,要是有事兒他也可以招集眾臣商議,此時聽到源乾耀那種明顯帶有幸災樂禍的話,陰沉著面孔點了兩下頭,身子一轉,帶著跟隨他的大臣,當先朝外走去。
源乾耀也不在乎張說的態度,反正都已經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