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說了嗎?可突於要帶著我們造反,馬上就要準備打仗了,快帶把自己家中的東西都裝好,以免打仗的時候來不及準備。”
這是一種流言,不管是信的人也好,還是不信的人也罷,總歸是在心中有那麼一點點的擔憂。
誰都知道現在的大唐正是逐漸強大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被大唐的軍隊給剿滅了,如果不是大唐還要管著突厥以及吐蕃的話,早就在可突於前幾年起兵的時候派大軍過來了。
整個松漠都督府可謂是人心惶惶,怕,也有那麼一點期待。
流言止於智者,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樣的智慧,擔心著打仗到來的人,開始大量地夠買能夠用上的東西,皮甲,武器,還有糧食。
“完了,據說是積利州那邊準備在當地的人中徵兵五萬,凡是十三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人都要應徵,據說還有一下子就可以把一座山弄沒的船,他們要打過來了,都是可突於派人過去找的麻煩。
還有,大唐的皇上也同意了,甚至是還想派兵增援他們,當初在吐蕃殺了無數人的輕騎都要給他們了。”
另一個傳言比第一個更嚇人,第一個無非就是出兵去打仗,打別人,自己這裡佔主動,這個傳言則是別人要打過來,那就沒有任何的主動了,自己等人到了前面與人拼殺的時候,背後讓人打了該怎麼辦?
這回更加地慌亂了,不僅僅是購買和交換自己所能弄到的東西,還要想辦法在自己離開去征戰的時候把家人安排好。
第三個傳言也在這個時候出現。
“聽說大唐的皇帝想要把我們遷徙到大唐京城的周圍。讓我們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願意留下的人可以去積利州那邊學習打炕,冬天就更暖和,還能夠用上更多的陶器。
只不過可突於怕自己的權力沒有了,拒絕大唐皇帝的好意,為了不讓我們這裡的人離開,這才要進行戰爭,以次來逼迫大唐的皇帝收回想法。”
第三個傳言要比前兩個讓可突於難受了,前兩個無論如何都是要打仗,手下的子民會做好戰爭的準備,但第三個傳言就是把自己的統治地位給動搖了,這絕對是不可以的。
就在可突於知道了傳言,想要壓制一下的時候,有個訊息傳了過來,從積利州那邊有商隊出發,上面拉著不少的陶器,準備送到本府,不要錢發給所有需要的人。
結果這個隊伍被可突於派出去的人給襲擊了,不然的話,積利州不僅僅殺掉了所有被派出去的人,還把要送來的東西運了回去,不給了。
這個訊息說的非常篤定,為什麼可突於要派人去攔。就是不希望好的東西隨便讓什麼人都能用上,必須是頭人才能用,不然為何可突於等人每人都有成套的陶器?
“他們全是瞎說,根本就沒有這回事兒,太卑鄙了,太陰損了。”可突於摔了不少的陶器之後大聲地罵著。
他不是不懂這個策略,從古至今很多的人都用過了,通常用在對方的將領身上,可今天再次遇到,他發現還是那麼讓人難以抵擋。
契丹的百姓可不像將領那樣聰明,有的計策對聰明的將領不管用。明顯能感覺到民心不穩。
對付輿論宣傳的辦法自然是同樣的輿論宣傳了。
可突於忍住心中的怒氣,開始讓人給治下的契丹人解釋,來平息這種潛藏在暗中的騷動。…;
反宣傳戰,效果還是有的,怎麼說可突於也是契丹人的真正的頭,先說了絕對不打仗,接著又說了積利州也沒出兵,自己已經和張刺史與王參軍商量好了,至於要拉來的陶器為何又運了回去,這個就不能說人家沒拉,而是說路不好走,準備再採取下措施運過來。
不管是哪一種宣傳戰,最後都落到了契丹百姓的身上,讓他們無從辨認真假,只能忍住心中的焦慮等待。
可突於這才稍微鬆了一口氣,把要準備對付張小寶和王鵑的那份計劃給扔了,他本想著偷襲一下從昌寧運到積利州的陶器,讓張小寶二人知道自己不好惹。
如今是不能偷襲了,再偷襲,那豈不是真的要打仗?以前說的話就是騙人的。
不僅僅是不能偷襲,還要和張小寶與王鵑和好,陶器要運到契丹才性,如果不是昌寧那邊李瑀與張小寶二人好,自己親自派人去昌寧買也行。
可突於非常鬱悶的給張小寶和王鵑寫了一封信,先是說以前的事情都歸屬於誤會,派去的人沒把話說明白,不是要,是想買,回來又說的謊話,自己也是被騙了,一定要好好處理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