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把召集過來進行最後一次談判前商議的人叫到長豐樓的三樓,對眾人說道。
一百萬貫,對於張小寶和王鵑來說真的不算什麼,哪怕家中買賣流動資金再少,一百萬貫也能輕易拿出來。
自己拿不出來,可以登高一呼,到時大唐的那麼多商人聽到是他們兩家又要找人合作,別說是一百萬貫,就是一萬萬貫也能給湊出來。
但這個數對新羅的商人來說那就大了,當初的二十幾個商人根本無力支撐,同時也不想用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來管這麼大的事兒,於是後期又找到了相熟的商人,聯合起來成立聯盟,人數已經過百。
此時一百都人聽著李東的話,紛紛思索起來。
過了一小會兒,一人開口問道:“我想知道,等著路修好了,那麼具體通到誰的店鋪面前,離誰的買賣近,誰便吃香,這點張小寶如何保證?”
李東知道這個人問的意思,不是說究竟離誰近,而是路修到什麼地方,最好是能拐著彎修,然後砌上牆阻攔,到時可以把所有的店鋪全照顧到。
“好,此事我問問,最好達到所有人的要求。”李東考慮了一下說道。
“我有個問題。”又有一個人出聲,先前問題不多,是因為一直糾結在路修好之後,來往商人所交納的過路費的分成上面,現在眼看對方不鬆口,只好把談判歸於實際。
“我想說的是大唐制訂的那個貨物的標準,以前我也走水陸往大唐賣過東西,他們的標準定的太高,我們又沒有那麼好的技術,結果同樣的原料,他們加工一次之後,就比我們的貨物價錢高出幾倍。
這個是不是應該向下調整,或者是他們把技術出讓,使我們也能掌握,不然太吃虧了,我們的銅礦冶煉出銅,賣過去,他們再加工一番,裝點在飾品上,那銅的價錢就是我們這裡的六倍之上。”
這人說完,長嘆一聲,臉色發苦。
其他人也暗自點頭,確實如他說的那般,受技術限制,同樣的原料加工出來的東西價錢要差很多,越想越憋屈。
李東又如何不懂,可聽了這個人的話卻是搖搖頭,說道:“恐怕是不行,錚錚建築的人與我們商量的是修路的事情,與貨物沒有任何的關係,用修路的事情來說貨物的技術,換成我們也不會幹。
這樣,今天一會兒與他們談判的時候我會提一提,就算是這回不同意,也要先問問他們是不是能與我們再進行一次關於貨物制訂規則方面的談判。”
眾人這下沒有什麼意見,站起來幾個當初跟著李東見過張鐵的人,一同走出去,去參加最後的一次談判。
等在另一個房間中的張鐵此刻是一點也不著急,他清楚,剛開始的時候小公子是打算把河道連通,可隨著事情的發展,小公子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是通河道的結果,開始作更大的佈局。
佈局大,自然就不能想著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連通河道已經不是單獨的一個目的,需要為大的目標做出一點讓步。
當然,相信小公子最後一定可以把所有的事情聯絡起來,然後給新羅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不該插手的地方不要插手。
等了不算太長時間,張鐵的團隊與李東的團隊坐在了談判桌的兩端。
最後一次談判,涉及到了很都具體的事情,不像最先時候那樣新羅只考慮分成,故此,時間用的有點多,從早上開始,中午吃過飯,到晚上太陽落山,再吃飯,再休息一會兒,然後華燈閃耀,啟明星到天中的時候,疲倦的眾人終於是把事情落實下來。;
關於分成,沒有絲毫變動,錚錚建築出錢一千萬貫,在積利州那裡往新羅修,佔八成,等修好之後新羅的人佔兩成,新羅商人這邊,一百萬貫必須一次到位,從新羅開始修,同樣佔兩成。
這個事情解決,沒有人提出新的問題,另一個是修在新羅這裡的路的走向,按照李東的想法,那是應該拐彎的,這樣能夠方便出錢的商人。
但張鐵等人卻是非常大方地提出,路不拐彎,而是在邊界的地方開始,修出幾條岔路,直線透過新羅出資商人的店鋪,在修的路兩邊專門建幾個用於擺放攤位的地方。
這攤位就歸此路有著出錢商人的店鋪來管,或租賃,或賣掉那就是他們的事情,別的人不準在路邊沒有攤位的地方擺攤。
對於這點,如果費用不夠的話,錚錚建築會出一部分錢,一定把所有的路給修好,到時新羅可以在路上設卡,收取關稅。
此方案由張鐵提出來之後,李東等人幾疑在夢中,什麼時候張小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