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以後還要在那島子上大量移栽別處的物種,並且修建碼頭,不把關係搞好了可不行。
王鵑則是不擔心翻譯的事情,說道:“已經有這邊的人過去生活了,只要在這樣的人中尋找翻譯就可以,那地方語言更雜,就像我們這邊在山上住著的人一樣,金銀什麼的就不用拿了,耳環也送不起,珍珠人家不缺。”
“那總要送些禮物才好。還有什麼能送?玳瑁?那邊好象比咱們這裡還多吧?不少字送幾套沙發等傢俱?不知道他們是否願意使用,送點工藝品?我總覺得他們的手藝比咱們這邊的好,據說黃道婆就是從那學的紡織的東西。”
張小寶用手託著下巴努力地想,王鵑聽到張小寶說紡織,眼睛一亮,提議道:“既然他們喜歡紡織,而且還是用木綿,那就給他們多送點彈好的棉花吧,我期待著他們用棉花做出更漂亮的東西,相信他們也會喜歡。”
“那就送棉花,他們若是覺得好了,那就交給他們怎麼種棉花,還有西瓜。”張小寶也想不到別的東西了,只有人家沒有的東西送過去才能讓人家高興,既然手巧,能夠織出來好的東西,想來棉花這樣的東西他們能夠接受。…;
王鵑聽了張小寶的打算,有點不同的想法。
“小寶,棉花讓他們幫著織就可以了,何必教給他們怎麼種?咱們這邊掌握著資源,到時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再換成棉花不就行了麼,他們會種了,還能與我們交換?”
張小寶怎麼可能不知道這種事情,開始時他也如此想的,但考慮到那邊黎族,現在叫俚族怎麼說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那手工藝可不是那麼好學的,除了他們,別人未必能掌握的那麼好。
把棉花給他們送去。他們做出來好的東西,只要交換,那必然是會成為商品,其他人現在也有種棉花的,看到這種東西又怎麼可能想不出來自哪裡?
正是考慮到這些,張小寶才決定教給黎族種棉花,並且提供種子和扎花機,對王鵑解釋道:“那邊現在的貢品就有用木綿織成的布,非常漂亮,一旦用棉花做出了新的東西,別人看工藝就知道是出產於當地。
那其他種了棉花的人難道就會等著我們和海南那邊交換?換成你就不會插一槓子?既然守不住秘密,沒有本事來守秘密,那就不如大方些,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只要棉花的事情成了,以後就可以從各個地方收集特產,拿到海南島,讓當地人挑選。”
“也是哦,那就把送過去的所有東西都打上咱們的牌子,讓他們記住這個標誌,並且讓他們瞭解與我們合作的好處,互惠互利,還必須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在某些方面並不比他們差。他們不是有一種藤條編制的手藝嗎?一會兒找來內院的人開始訓練。”
王鵑也知道,這個東西無法壟斷,那就只能退讓,揮了揮小手,開始安排了。
“咱們有什麼東西能在編織上超過他們?找別處的匠人?那得學多長時間?”張小寶覺得沒有什麼技術可以拿出手來。
“怎麼沒有,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給他們打中國結,我打的不算好,可我知道好幾種打結的方法。”王鵑挺了挺胸,自豪地說道。
“不就是個熟練工麼?讓我學我都不學。不說這個事情了,準備下山。”張小寶無所謂地擺了擺手,轉身離開。
“不會就說不會,找什麼藉口,切。”王鵑美滋滋晃了晃腦袋,也跟著離開。
******
雨匯為河,入海成一波,瀑布飛騰霧染色,迴響是山歌。風來過,牽掛何其多,或許故鄉仍歡樂,也有千千結。
大部分的百姓開始下山,要投入到新的工作當中了,從欽州那裡上次大災來的一部分人則是心情不好,雖看不到故鄉,卻依舊不時向那裡望去,那裡有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還有親戚。
大風沒在陸州肆虐,跑到了那邊,不知道那裡的親戚或者是已往的鄰居們如何了,那裡的官員只要能做到陸州的一半,或許就能躲過去。
那邊的親戚可能也在擔心這邊,認為大風是從這邊先過去的,真想過去告訴他們一聲,這邊沒事兒,別說風未來,就是來了也傷不到人。
一些個百姓就是懷著這樣的想法,跟著隊伍下山,到時候各回各家看看,接著就是補苗了。
李珣也沒有留在山上繼續監工,這裡大部分的事情已安排下去,有幹活的人,也有保護百姓不被野獸傷害的護衛,等著下次再來的時候,或許就是另一番的景象了。…;
下了山,眾人就逐漸地分開,最後這剩下一個六千多人的隊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