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值的,不貶值的錢正如今日所議,讓人擔憂。”
李隆基語重心長地說一番。
於是無數憤恨的目光向王處匯聚,王發現天真冷,也不曉得今日散朝後張王兩家答應送的加溼、暖風雙功能的熱風扇會不會還給送到家中。
“陛下,臣彈劾張忠有關乎國之大事不先與中書令商議。”宇文融聲音響起。
“臣附議。”禮部尚書蘇頤出言配合。
源乾曜跟著:“臣以為也是如此。”
“臣等附議。”又一群人同時彈劾,甚至包括兵部尚書蕭嵩在內。
“臣還彈劾渤海都督府節度使張小寶和王鵑久留京城,不事邊事,恐有它心。”有御史臺的言官趁著此事把矛頭指向別處。
“哦?那麼朕想知道,卿彈劾他二人,想讓他二人慾往何處?”李隆基問。
“臣不知道,臣只彈劾。”此人答。
“好,朕已知曉。”李隆基表揚。
“臣彈劾張小貝、王小遠等人行事肆意,恐生異端。”另一個御史臺的也不甘寂寞,見別人彈劾,他跟著出聲。
只是他說完發現情況似乎不對,為什麼皇上不高興,之前同僚彈劾張小寶和王鵑沒問題呀。
然後他看向源乾曜跟宇文融,兩個人是中書的,只見二人猛對他使眼色,他這才恍然,彈錯人了。
之前彈劾張忠和張小寶、王鵑,他知道是因為大家都有默契,每一次的大朝必然會找他們家一點毛病,不是說張王兩家真有毛病,而是一種保護。
一個臣子一旦沒有任何同僚反對是不好的,所以大家都是找點問題,估計這次自己一興奮選錯人了,大人可以彈劾,而且該送的東西還會給送到家中,彈劾人家小貝……有點過分是不?
此人如是想著,很捉急,滿頭大汗。
高力士忍不住了,只好提示:“你說小貝他們到處亂跑,那麼小的孩子,哪裡不對?”
“啊對,他們做的不對,陛下,諸位,你們想啊,小貝他們那麼小,整天往遠的地方跑,多讓人擔心,他們就不想想,累到了怎麼辦?冷到了怎麼辦?實在是太過肆意了。”此人急中生智。
“那又是如何生的異端?”李隆基問。
“必然的,陛下您想,他們在外面,我們擔心不?一擔心,就不能好好做事,做不好事,讓百姓懷疑,不是異端是什麼?”說完之後,此人長出口氣,這一會兒的工夫,汗水已把衣服打透。
李隆基頷首:“嗯~!有道理,卿辛苦了。”
“乃臣之本分。”此人連忙跟著回應。
朝堂上出現了十來秒聲音的空白期,正當李隆基要點名問政的時候,司農寺的蔣岑見沒人說話,把本子翻開,朗聲說:“陛下,經寺內統計,我朝之西紅柿、辣椒、土豆、地瓜等外來作,已經達到全國鋪開種植之數,臣提議,應把玉米以行政命令……”
“皇上,皇上,銀州急報,銀州急報……”
不等蔣岑把話說完,打含元殿遠處那個大門口的位置傳來一陣高分貝的叫喊,駱賓騎個寬輪的山地腳踏車風一樣地出現。
眾臣關注的並不是腳踏車,而是駱賓喊的話,銀州怎麼了?
幾秒鐘之後,駱賓一個擺輪停下,把車一扔,來到最下面的官員桌子邊,先把人家的水灌兩口,再搶過話筒,說道:“陛下,銀州報,大雪,鋪天蓋地,半日積腰,一晝夜未止,遠之縣村,呼……。呼,遠之縣村為名開光者,口一千五百餘,皆……呼……皆……”
李隆基只覺得心跳加速、渾身無力,臣子們也是面色肅然。
換成以前大唐技術不先進,沒有什麼醫療、教育等福利的時候,一千五百人的生死對他們來說根本無所謂。
哪天不死人?哪年受災死的人少了?莫說一千五百人,一萬五千人死也就死了。逃災的時候幾十萬人流離失所,死在路上的不知凡幾,早習慣了。
但是現在不同,如今不會出現旱災幾十萬人吃不上飯逃難的事情,更不可能易子而食,只要人還在,其他的問題全不是問題。
可是突然間說有個地方一千五百人,半天雪就有到腰那麼深,下了一天一夜,還沒停,那人……
“混賬!”李隆基一拍桌子站起來,怒目直望。
駱賓連忙使勁喘息兩口:“陛下,恕罪,息怒,口一千五百餘,皆困雪厚處,然,我朝十人巡查使昨夜來電,緊急發兵,俱收之。”
“你……”李隆基咬著牙指向駱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