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迷糊了,群臣都未商議出來具體的後果,更不用說百姓了,亂吧,亂吧,亂過一陣兒則會穩定幾年時間。”李隆基擺擺手,示意自己不用人扶,邁步到旁邊的角落處,扶過一輛腳踏車,騎上去朝梨園出發。
現在他已經不坐輦了,慢,不如自己控制方向的腳踏車舒服。
高力士也連忙接過別人遞過來的車,騎上去一揮手,龐大的腳踏車隊就離開含元殿,還有端著槍的人跑步跟隨,上方的熱氣球之間相互打旗語,把護衛的工作做好。
要麼說李隆基不害怕呢,宮中和主街道各處大燈泡照著,天上熱氣球警戒,暗哨同樣不少,誰能進來刺殺?
早朝讀報紙的時候,各地主要州府已經開始往外貼報紙,還有送報紙的人快馬朝各個縣奔到,至於更遠的村落,那就得是週刊或者是月刊,反集不會有人每天專門去送。
州府沒有在家中訂報的百姓紛紛聚集在公告板處,有訂報紙的也往公告板近前湊。
其實州府中訂報紙的人很多,因為最後賣紙的話,根本不賠錢,而且剪下有商家優惠的地方,整體上還佔了便宜,報紙前面幾版是內容,後面全是廣告,厚厚的一羅。
打廣告的商人承擔那部分的訂閱錢,而且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同類商品的價格是一樣的,打廣告是走量大,賺的是這部分錢。
如果量大到一定程度,進貨的時候價格還能壓一壓,使同類商品不打廣告的商人沒額外付出的情況下,賺的卻少了,市場規律就是這麼有意思。
衙門的公告板當然不可能把廣告的版面貼上,只把前面有用的往上貼,需要兩份,正反面都得展示出來。
凡是不趕活的百姓,基本上都喜歡早晨到公告板看看,跟別人聊聊天什麼的,再議論議論朝政。
習慣了看報紙的百姓今天來到公告板前乍一看到當先的國策十二條,突然間都覺得不習慣了。
“怎麼個意思?今天出來一堆政策?”河南道洛陽府,衙門的公告板前面,一個平時跟孩子學認幾個字的人看到國策十二條之後懵了。
平時十天半個月的也有一條國策,大部分是關於新增加了什麼律法,經濟發展太快,需要不停地補充律法,因此平日多數是律法方面。
更多的是地方把新增加的治安要求和哪個地方養殖的家禽生病等情況說一說,讓大家注意,而且大部分的廣告也是根據各個州府的情況印刷,除非是跨州府的連鎖店才會出現其他地方的商人過來花錢。
“一、二、三……十二,統共是十二條。”另一個人也跟著說,其實就是顯擺一下自己識字。
“還用一條一條數?最後寫著十二當然是十二,主要的問題不是多少條,而是每天寫了啥。”第一個出聲的人接過話。
大家就像模像樣地看,偶爾有人念幾個字,不僅僅是念的不全,即使念出來的也有唸錯的。
“誰給說說,報紙上是什麼意思?”大家擁擠著看了會兒,發現都不明白,開始四下裡尋找明白人,比如說書生什麼的,不然的話,回家讓孩牟讀出來,同樣不明白。
大家尋找幾下,終於等來一個剛剛吃完早飯的書生,準確地說叫老師,在州府最大的學堂裡教書,舉人身份,一般只講下午的課,早上的時候喜歡到公告板轉悠,好得到一份額外的恭敬。
“袁老師,早啊,快,幫著看看,報紙上寫的什麼?看不懂啊。”他一到,馬上有人打招呼。
這位姓袁的老師矜持地笑笑,邁開方步從別人讓開的路走到告示板的近前,抬眼看看,說道:“第一條,第一點是是減去農耕者租賦及人頭稅一系列實物稅收形式,取之以貨幣代替,凡耕種者,需賣糧自籌錢款。”
“袁老師,您給說說,啥意思?”周圍人聽了,一時無法理解。
“意思啊,意思是是你們以後不用給糧食和其他東西,直接給錢,用錢來交租賦這不是為難人嘛?”“袁老師,給講解完,苦起來又補充一句。
周圍的人看向他,等他繼續說。
“你們看看啊,讓你們自己把糧食賣掉,然後換成錢交稅,你們要是賣的錢多還好辦,賣的錢少不就賠了?而且糧食打下來的時候,也正是糧賤的時候,朝廷怎麼能這樣?”
“袁老師,語氣開始變得重了顯然很氣憤,不明白好好的朝廷一眨眼怎就變了。
周圍一片議論聲。
“那怎麼辦?家裡哪會做買賣,都是養了雞有人上門收,糧食也是一樣,等官府來拉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