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你不用這麼器重我吧!我故意躲在一個角落不做聲,試圖讓大家忘記我,想這麼糊弄過去,結果……
眾人眼神齊刷刷朝我射來,佩服、羨慕、嫉妒、驚訝什麼表情都有,我猶如站在聚光燈下,渾身不自在,不知所措。
女皇閃過一絲驚訝,語氣有點不敢確定的說道:
“你就乃清城安然?”
“正是草民!”我向前做禮,有點顫顫。
“可剛剛怎麼沒見你獻策?你竟然能創出這般巧妙規矩來,朕先想聽聽你今之妙策!”
女皇話落,眾人交頭接耳,低聲議論。
我猶如中了定身咒,僵住了,這“頭腦風暴法”越是到後面那點子就越是新奇,越到後面發言也就越困難。今日議題乃“亂世中,如何治國”,題目很大,包羅永珍,因此討論十分激烈,經過思想的碰撞,如今已是漫天飛說,囊括四海。
映鑰國安定繁榮,太平盛世,人們性格溫和,加之天然堡壘,無外侵之脅,崇尚文治,以和為貴,德治天下。獨尊如我國古代儒術之則,提倡以“仁”治國,禮數、學術等等都以此為鑑,雖然沒有孔子孟子,卻擁有類似的傑出思想,研究深刻,影響深遠。
想我看書只為了應付考試,學的東西雜而不精,哪有他們專門研究來得透徹,而且剛剛經過這麼一討論,哪還有我發揮的餘地,我所知道的那幾個簡單道理早被說透了,感覺他們好象把儒家思想的精髓都已經說完了,象我這種半調子的人,還能說些什麼啊!
我在腦中拼命搜尋,看能不能擠出點什麼!治國,治國,亂世中治國,對了!亂世!
“草民是有些想法,只是……”
“但說無妨!”
“剛眾學士所說句句精闢,治國之道,為君之道,都乃良策!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這治國前提——亂世!”我抬頭挺胸,猶如頂著炸藥包,隨時準備獻身的勇士,輸人不輸陣,我用氣勢嚇倒你!
“說下去!”女皇提起了興趣,鼓勵道。
“我國千百年來國泰民安,從未出現戰亂紛爭,因此主張以仁治國,以保國之昌盛,剛剛大家提的都乃安定時治國之道,而非亂世中的治國之道!這好比把魚拿到岸上生活,把人丟到水裡一樣,水、岸上,人和魚都沒問題,但由於在不適合自己的地方,人和魚都會送命!”其實我更想說,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要符合客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話落,引起一片譁然,唏噓聲不止。有人按耐不住,出聲反駁道:
“得民心得天下,不管亂世或是盛世,為君為臣治國必遵循以仁治理天下,有何不妥!”
“以仁治國並無不妥!但如處亂世,人人自危,逃避危難,追逐利益,此時如果仁慈只會被視為軟弱,讓人得寸進尺。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集權暴力組織,駕於人群之上,不容背叛挑釁,震懾民心。以武力制裁反叛者,用暴力威懾天下,讓那忠者更傾力,讓那意志不堅定的人不敢有所動,讓那些居心叵測的人不敢再有妄想,!
我反叛的語言讓在座各位學者驚憤不已,各個蠢蠢欲動,欲以辯之。
“以武力治天下必讓君王冠以殘酷之名,而失民心,如失民心再何談治國?”一位老者激動駁斥,一臉憤憤。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並且武力只是針對那些意志不堅定和那些反叛者,決非所有人!再者如果殘酷讓一國統一起來,並且恢復和平與忠誠,相對於過分仁慈、坐視混亂、兇殺、劫掠隨之而起的人來說,是仁慈得多了,因為後者讓整個國家受到損害,而前者則不過損害個人罷了!那麼此時,對於這個殘酷這個惡名也就不應有所介意!”我不甘示弱,語氣堅定嚴厲。
眾人呆了,沒有反應。看到大家驚訝不可思議的古怪模樣,我象吃了興奮劑熱血沸騰,又慷慨激昂的說道:
“如果殘酷無情,同時具有無限能力,這使君主在人們心中既可敬又可畏,否則光靠他的其他能力是不能夠產生這樣的效果的!一個君主是應該還是被人畏懼還是被人愛戴?我的答案是:兩者兼備,但是如果必須有所取捨,那麼被人畏懼要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因為人們愛戴君主是基於他們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懼則是基於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應當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
大殿之上頓時鴉雀無聲,半天沒人反應過來。
就連凌飛雁三人也目瞪口呆,震驚不已,想不到我會說出這樣離經叛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