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他十指相扣並行於大道上。
江南夜間的繁華與白日是兩番不同的景象,白日裡各處是小商鋪,門庭若市,好不熱鬧。
夜間是各種稀奇古怪玩意兒,花燈,猜謎,雜耍。
我一臉嚮往,眼中全是這些奇妙的東西。剛剛那般驚險的事,早已忘在九霄雲外。
陸翊瀟頗為無奈,卻只得跟緊我的步子。
“瀟哥哥,你看,是花燈”
如今正是八月二十四日,中秋已過,只是沒想到,花燈現在也有,上一次因為瀟哥哥遠行在外,我不曾見過此景,今日卻不料竟有幸見著,內心的喜悅自是難以抑制。
陸翊瀟看了眼花燈,隨手取下一盞蓮花燈,遞與我。付完錢幣便領我到了河邊。
我看著手裡的花燈,牽著他的手。
河邊站定,陸翊瀟沒有動作,只是望著河那一邊。我一臉奇怪,抬頭望他,隨後隨著他的視線望去。
河面上方,星星點點全是花燈,一盞一盞形態各異,映著河面燦若漫天繁星。內心震撼,不自覺快行一步,上前觀摩。
身後陸翊瀟緩緩開口
“晗兒,你可知放燈有何意義?”
放燈,意義?我轉頭望著他,搖了搖頭。
我甚少出門,以前中秋也是隨爹孃放過燈,只是當時爹孃的話,我一句也沒放心上,只顧著和孫亦之玩鬧。如今想來,我若是乖巧聽話幾分,是否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見得我情緒低落,陸翊瀟走上前來,牽起我的手
“放燈有兩類分為:天燈,河燈,其中關於它有一個傳說”
傳說?我詫異抬頭,正對上他那一雙笑意盎然的眸。
陸翊瀟掀袍坐在一旁大石上,我依坐在他旁邊,看著手裡的燈,聽他講那一個傳說。
手裡花燈,明明滅滅,豆大的燭火點亮一方黑暗。
男子眸色深遠,緩緩開口。
“花燈之始啟於上元燈節,上元燈節,吃元宵,放花燈,花燈承載著放燈人的心願,飄過於河,停駐彼岸,花燈若一路順遂,飄至而上,放燈人便能一生平安,花燈若行至河中央便掉了下去,那麼放燈人命途多舛,歷經磨難。據說放燈的傳說是始於遠古時期,那時,先祖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隨著生產的發展,農耕技術的改進,漸漸進入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在宋時,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連戲……”
我聽著聽著,覺得無趣極了,這些古代先賢的事蹟,我是一點也不懂,不免有些昏昏欲睡。
陸翊瀟無奈,手附在我發上“我知你聽的乏味,可這是先祖的智慧,左右瞭解一點也無礙”
我點了點頭“嗯,瀟哥哥的苦心,晗兒明白”
陸翊瀟欣慰一笑,又緩緩道“剛剛所說是有關祈福,平安,是河燈所具備的,而天燈又叫孔明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這樣說來這種燈適用於軍事吧,傳遞訊息”
“嗯,不錯,不過現在孔明燈於人們來說更多是祈求平安,心願得以實現,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那,我們買的這盞是河燈對吧?它真的可以實現心願麼?它能送達我的祝福,讓它實現麼?”
陸翊瀟輕笑一聲“晗兒試試不就知道了麼?”
“嗯,好”
我拿出剛剛買的紙筆,一字一句寫下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字形歪歪扭扭,但是也能看出這一句。
寫好,我將其放進燈裡,而陸翊瀟一直注視著我的動作,笑而不語。
放好後,我抬頭問他“瀟哥哥寫了什麼?”
陸翊瀟掩唇輕笑“那晗兒寫了什麼?我們交換一下可好?”
我一臉羞窘,跺了跺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