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幹什麼呢?毛玥看著眼前散發著淡淡妖氣的泥土坑,一個念頭不禁浮現在腦海裡,難道這兩個日本人也能感應得到妖氣???
毛玥也曾在幾本小說裡看到過關於日本忍者、日本式神、日本的惡鬼之類的傳說。不過,她對這些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也不曾瞭解過,看此刻的情況,難道真的有?(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十章 日本人的流言
不管毛玥心中有太多疑問,但是,不懂日語的她,既不能聽懂那兩人的悄悄話,也不能跟那兩人進行順暢的對話交流,只得將這些疑問放在心底。
不大的石牛山,兩人不一會兒就逛完了,走山背後的一條羊腸小路下山去了。這條羊腸小路才是毛玥和燕子小時候經常走的路,兩人都還能是熟悉。
從山的這一邊下山之後,就是毛玥和燕子她們從小生活在這裡的村子。
回到村子時,已經是黃昏時分,兩人分開回了家。
母親看到毛玥抱著鄭嘆走進家門時,一陣嘮叨,埋怨著毛玥又抱著鄭嘆走那條已經快荒廢的羊腸小道,冬天的衣服蹭的一身都是泥,特別不好洗。
而父親和爺爺奶奶三人都在院子那頭的廚房裡忙碌著,為年夜飯做準備。
毛玥抱著鄭嘆趕緊鑽進廚房,躲開母親的囉嗦,一進廚房就看到大塊的餈粑被炸成了金黃色,旁邊是已經一盤蒸好了的蛋糕湯,還有剁成大塊的魚碼上了雞蛋清、澱粉以及各種調味料,還有已經做好的粉蒸雞,等等各色的小菜。
毛玥頓時感覺自己餓了,很餓很餓。有多久沒有嚐到過如此正宗的家常菜?
餈粑是爺爺用家裡的石臼和舂自己打的,顆粒飽滿的白色的糯米被浸泡一天之後,上鍋蒸熟,再放進石臼裡,用大力舂上許久,舂的爛爛的到成膠裝,再放到大碗裡凍成圓形。
等到過年時切成厚片,用熱油小火煎的兩面金黃,再撒點白糖或者辣椒麵,脆脆的表皮下是軟軟糯糯的心子,帶著大米本身的甜味,是毛玥的最愛,即使不加調料,她也能吃上一大盤。
而蛋糕湯,並不是城市裡面賣的那種充滿奶油味的甜膩膩的東西,是僅在射江、綿州內部流行的一種獨特做法,精瘦肉剁細之後,加上剁的細碎的豆腐,加上雞蛋清,還有足夠量的澱粉,少許鹽,攪拌均勻之後上鍋蒸成塊狀的,快蒸熟之後,再將雞蛋黃攪散細細的鋪滿整個蛋糕的表面。
這樣的蛋糕,表皮是金黃色的,內裡色澤灰亮,口感嫩滑,既有豆腐與雞蛋的清香,又不至於寡淡;既有豬肉的香味,又不至於太油膩。
帶到要吃時,將蛋糕切成厚片,加上木耳、黃花熬成湯,湯清菜滑,味道鮮美,是在射江、綿州擺宴席必備的美食。
而粉蒸雞則是毛玥父親的拿手菜,家裡剛養了不久的仔雞,被切成1寸左右的厚片,加上豆瓣醬、糖、醬油、料酒、白糖、胡椒粉、薑末、黃酒等攪拌均勻碼半個小時以上,再加米粉、花椒粉、香油一起拌均勻之後,將紅薯或者土豆切成塊放在盤子底部,再把拌好的雞肉碼在表面。
再上鍋蒸大概一個小時左右,紅薯田軟的香氣和雞肉的香味混雜在一起,美味極了。
趁著父親不注意,毛玥悄悄從盤子裡順了兩塊餈粑,一塊塞進自己的嘴裡,一塊塞進鄭嘆的嘴裡,等吃完了才開始跟家裡人說起今天的遭遇。
當聽到毛玥說起遇見日本人的稀罕事時,爺爺開口了,說他年輕的時候,這裡也有很多日本人。
都是偷偷的來,據傳說,這個村子附近有一個油田,日本人是為了考察石油的儲備來的,在這一代活動了很長時間。
毛玥的爺爺出生在1916年,他年輕的時候,正是抗日戰爭發生的時候,但是,當時整個三川並沒有被日本人佔領過,毛玥覺得爺爺的話有很大的水分,抗日戰爭時期,雖然川軍的名聲響徹華夏,但是地處西南的三川從未被日軍佔領過。
反而當時的華夏民國政府,為了躲避日軍的進攻,潰逃到了三川省。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有日本人深入敵方腹地去探測石油產量呢?就算真的有,開採、運輸,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春裡,都是很大的問題,需要耗費太大的人力、物力,價效比太差。
不過看著爺爺說起年輕時興高采烈的樣子,毛玥並沒有打斷他的談話,即使爺爺是吹牛,作為唯一的孫女兒,也應該捧捧場,做一個合格的聽眾。
不過,聽著聽著,她就想起她們小學的一個同學,也是一個有自己獨特風情的美女,她們家在村子口的小河邊,她的父親是石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