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早幾年小夥伴公司就投資了flix,但投資額不多。也就是斥資2000多萬美元,買下flix公司的100萬股。當年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如果低價持有,2011年高點接近300美元一股出售,也可以獲得接近15倍的利潤。
但這並沒有什麼大意義,畢竟,小夥伴公司這麼大的體格,也只能追求長遠的利益。如果去投機倒把,想要拋售掉大量的金融資產,短時間內也很難找到合適的買家接盤。如果,盲目大量的拋售,股價肯定是崩盤,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大規模的資本,需要找到增長的朝陽市場,分享到市場增長的利益。或者是,一些沒有增長空間,但盈利很好分紅率比較高的公司,透過分紅來優雅的退出。
除此之外,控股或者是取得一定股權,在公司謀求一定的話語權,則可以謀求更多的利益。
舉個例子,小股東不可能讓公司給自己發工資,但大股東除了分紅之外,可以擁有公司的管理職位和董事會的職位,這都是可以拿年薪的職位。
本來,股東應該是平等的,憑什麼有的股東只能拿股權分紅而沒有薪水,而有的股東可以既然享受股權分紅,還可以拿額外的年薪。
除此之外,佔據多數股權的股東,使用公司的財產,比如住公司的房子,用公司是車子,用公司的職位養自己的小蜜。這些額外的利益,只有有權可以支配公司的佔據多數股權的股東,才有能力獲得。
總之,股東和股東之間是不平等的。因為,能控股的股東佔據金字塔頂端,參股擁有董事會席位的股東次之,再其次擁有不少股權投票權被很大股東重視,也能夠獲得更多利益。最後,才是那些指望管理層和大股東道德品質和管理能力能帶自己喝口湯的可憐小股東們。
而世界上大多數企業,無能的管理層和不講道德的大股東們,這其實是佔據多數的。人品好,管理水平也高超,行業也非常有前途,甚至股價還很低估,這樣的公司其實是很少。
flix公司說實在的,其實估值並不是很便宜。
即使,從2011年的300多元,跌到2012年的100多元以下,形成了未來幾年的一次大底。但估值肯定不算廉價。不過,它代表的市場確實的前途無量的,目前的flix總股本才8000萬股左右,市值80多億美元。
因為其2011年巔峰時期曾到了200多億美元,因為市值暴跌,其董事長和總裁宣佈,只拿50萬美元基本年薪,放棄超過150萬美元的股權激勵。這不能說明什麼,但至少說明,公司的創始人還是有點廉恥的,在意普通股東的情緒。
另外,既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股權不斷稀釋,也不能完全靠著個人持股,成為公司的獨裁者。
當然了,未來幾年內,flix最高到了700多美元一股。後來,股票進行的拆分,一股拆分成5股。其後,股價也維持在100美元左右,市值四百多億美元。
現在而言,無論是作為財務投資,還是作為戰略投資,都是有巨大的利益空間。(未完待續。)
第五百七十八章 Netflix(二)
小夥伴公司斥資13億美元,拿下了flix約為20%的股權,這原本是分散在很多不同賬戶的。
有的賬戶是王啟年私人賬戶,甚至,還有於冬、張偉等等高管們成立了一個專門的信託產品。
在股權收購塵埃落定之後,這些股權陸續會轉讓到小夥伴金融控股的名下。目前,小夥伴金控朝著類似於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但又擁有自己風格的路線堅定的前進。
比如,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風險投資比例不佔多數,像投資中國的比亞迪這樣的上市公司,都當作是風險投資。
因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另外一個靈魂人物芒格直接承認了,投資比亞迪不是基於對公司價值的看好,因為傳統的價值投資,甚至是成長股的邏輯都很難套用到比亞迪這種公司身上。用風投的邏輯,憑著感覺下注,倒更好解釋伯克希爾對比亞迪的投資。但作為投資風格非常謹慎的伯克希爾來說,類似於風投的專案是微乎其微。
小夥伴金控公司則不然,因為,成長和生活習慣跟幾十年前的人們不同。所以,小夥伴投資了很多網際網路娛樂,以及一些很受到現在年輕人歡迎的產品,比如,小夥伴公司對於flix這樣一家公司的投資,就充滿了信心。
這個信心,主要是因為flix的體驗和商業模式,確實能夠比傳統的電視媒體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