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想象一下,50萬元的成本,換來多少投資收益率。

一下子,王啟年和他的小夥伴們都痴了!

“喂,大導演,你的口水都流出來了!”郝藝拍了拍王啟年的肩膀。

“是嗎?”王啟年見狀顯得很尷尬,擦乾口水。

……

ps:第一更,感謝kissmedio、buland、燚恩ian慷慨打賞。

第七十七章 千萬票房

1998年10月中旬,上映了一個半月的《命運之門》開始陸續在影院下畫。下畫之後,國內總票房成績定格在1097萬元人民幣。

這個資料再過幾年,會顯得微不足道。

但在98年國產電影遍地都是不足百萬票房的存在,幾百萬票房已屬於不錯,千萬票房俱樂部,足以讓大多數導演眼紅。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部千萬票房電影,成本居然僅有50萬元,還是二十歲的導演拍出來的。

這樣一來,《命運之門》的話題性就更是十足了。下畫之後,媒體的新聞曝光,似乎更上映時候更多也更密集。

“高考狀元,20歲導演王啟年,首部電影《命運之門》收官,上映六週,最終票房破千萬!”

“五十萬投資,千萬票房!鬼才導演王啟年,小成本斬獲高票房!”

“大陸最年輕千萬票房導演!”

實際上,《命運之門》票房破了千萬,包括王啟年在內,眾人都幾乎被驚喜充滿了。這不是夢,這是真的?

實際上,能破千萬票房,也是時也命也!

若是換一個檔期,未必就能拿到這麼個靚麗成績。

因為,在九月份至十月上旬,《彗星撞地球》的壓力之下,眾多的國產電影大導演居然選擇了規避。這讓《命運之門》的院線檔期,安排的比較多。而這一時期國產商業電影唯一拿得出手的反倒是《命運之門》這一部作品。其他的電影,要麼是主旋律的,要麼就是土鱉氣息十足,觀眾感覺非常掃興的那種老老氣橫秋,跟不上時代的電影。所以,媒體對國產電影的報道和關注,都集中在《命運之門》這部電影上。

除了電影之外,媒體長篇累牘的報道,還有就是滿大街上的不少流行音樂,都是《命運之門》裡面的電影歌曲。

所以,《命運之門》就像是站在風口上的豬,大風起來了,即使是豬,也能被吹到天上去。

更何況,《命運之門》在同期的國產電影中,已屬於鶴立雞群!無論電影的創意,還是劇情,都比其他的同期國產電影,更具備吸引力。

而受益於電影的影響力,《命運之門》同名的音樂專輯大賣超過15萬張以上。小說版《命運之門》雖比電影和音樂專輯更遲上市,但銷量也破了10萬!

當然了,小說版的版權已經買斷了,賺再多錢也沒有王啟年什麼事情。

音樂專輯則是預付了5萬塊錢,每張專輯王啟年能夠從中分1塊錢,也就意味著音樂版,即將給王啟年帶來10萬元的收入,這些錢等到年底就會進行結算。

更賺錢的應該是《命運之門》的影碟發行,影碟泛指dvd、vcd和錄影帶。一盒正版影碟定價50塊錢,分成方式類似於票房分成,每賣出一張影碟,王啟年等人可以拿12。5元人民幣的收入。

而影碟版的銷售,也是延長了《命運之門》話題的熱度。

畢竟,電影才不過1000萬票房,影院覆蓋面很窄,只在30多個城市上映。絕大多數的專業人士,也沒有機會在影院看這部電影。因為,沒機會看,所以反倒**起很多人的興趣。

很多沒機會去看這部電影的業內人士,開始購買了《命運之門》的影碟版,在家拉片看這部電影。

於是,產生了一堆的捧的黑的解讀性質的文章和報道。所以,關於《命運之門》的話題,反倒是越來越熱。

實際上,很多的經典作品,都是靠著大量的解讀。過度的解讀,是包裝出經典的關鍵。

《命運之門》在王啟年看來,距離經典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但架不住很多影評人士幫他吹,以至於,一些觀眾居然覺得這就是經典。

至此,《命運之門》劇組幾乎每一個人,身上都如同鍍了一層金,閃閃發光起來。比如,演男主角王大錘的李解,已經有一堆的影視公司和劇組,向他伸出橄欖枝,不過,他聽王啟年的建議,不胡亂接戲,避免不不容易建立的一點口碑被毀了。

張晶晶、溫崢嶸原本不太受重視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