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點了點頭,說道:“好的,舉例韓國電影,是因為韓國電影的剛剛興起沒多久,且是低成本電影為主,有一定借鑑之處。若我們一開始就模仿好萊塢,這個追趕的難度很大,代價也太昂貴。

韓國電影早些年受到政策的禁錮,長達幾十年的蕭條,幾乎是電影荒漠。無論是商業成就,還是藝術成就,都是不值一提。

直到80年代末,韓國藉助舉辦奧運會的機會,開始對文化上進行鬆綁和扶持。韓國經濟逐漸崛起,其國內影視文化市場,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現在看來,韓國的影視真正崛起,才不過是幾年時間。但從90年代中期開始,韓國加大對外出口韓國的文化作品,一些優質的韓國作品,在亞洲市場,捲起了一股‘韓流’旋風……”

“僅僅是靠政策扶持嗎?我國早就在做了!”一名老師打斷了王啟年的長篇大論。

“恩,當然不僅僅是政策扶植,市場因素也很重要。說韓國影視之前,不得不提一下香港影視。其實,香港電影和韓國電影的成功,有太多的相似、共通之處!

兩地本土市場都非常小,依靠本土市場,沒法子養活大片,也不可能兼顧所有的題材,只能選擇一些最擅長、最熱門的題材優先發展。

香港選擇優先發展的是功夫、港式喜劇,找到這些題材中最佳的盈利套路後,就按照套路出手,大量跟風模仿的作品,也能賺到錢。當一個套路被市場厭惡之前,必須找到新的成功套路。

在香港電影的黃金三十年,源源不斷湧現新套路,所以市場是上升態勢的。等到90年代中期,找不到適合香港電影行業現狀的新套路,也就是創新乏力,既是走下坡路。

香港電影走下坡路的時期,正是韓國影視行業崛起之時。

韓國影視早些年的失敗,在於政策限制,沒法培育出健康的電影市場。90年代韓國政策放寬,市場在快速成長,其從業人員規模也在不斷提升……

由於人口稀少,韓國合格的影視劇本,尤其是能被市場接受的影視劇本,數量一直是非常稀缺。為了解決優質劇本稀缺問題,90年**始,韓國電視劇和電影行業,廣泛向社會徵集優秀的故事,即使是家庭婦女創作的劇本,也可能被影視公司採納。因此,這些劇本比較‘接地氣’,能符合普通群眾的審美和趣味,尤其是迎合了女性觀眾的審美趣味。

另外,就是這些業餘出身的編劇,如果紅了,其在劇中的話語權非常高。就像臺灣的瓊瑤女士,在瓊瑤劇裡面的話語權差不多。編劇,話語權不亞於導演,這樣編劇的趣味,影響到了影視作品創作。而這些編劇,不少的業餘的,其審美趣味和一部分草根觀眾,驚人的重合。

如果說,香港電影當年的成功,建立於迎合男性市民的審美趣味為主,是‘男人的童話’。韓國影視的商業模式成功,則是因為其是‘女人的童話’。”

王啟年思考了半晌:“所以,我最終還是得出結論——韓國影視行業火爆,最重要的因素是——第一,文化政策上鼓勵和寬鬆,創作者擁有大量的自由度。第二,他們商業化,總結一些能火的套路,將之發揚光大,一再複製成功。第三,接地氣,普通草根參與度高,接受市場反饋程度高,會按照市場反饋進行拍攝。第四,市場化運營,儘可能讓能火的影視投放向市場,本土市場作為試金石,在本土火的作品,再推銷往國外試水增加海外市場的成功率。”

隨著王啟年自信又有主見的回答,讓現場幾名老師印象不一。

有的對他極其讚賞,又的則是覺得他太狂妄……

但無論如何,王啟年絕對是讓考官們印象最深刻一名考生!

第七章 女學霸的眼淚

1997年2月16日,北影藝考三試結束。王啟年在青梅竹馬李凌香的送行下,在火車站依依惜別,踏上了回家的歸程。

“年哥哥,加油!努力考上北影!”

“恩!”

“即使沒考上北影,也一定要報考bj的學校!”

“知道!”

“就算高考落榜,年哥哥也要到bj——和小香一起畫漫畫!”

“……”

終於上了火車,王啟年看著車窗外的風景,心中暗暗發誓——暫別了,bj!再過幾個月,我還會回來的!

北影藝考專業課成績,至少到3月份才會統計出爐。大多數考生,都和王啟年一樣,在三試一結束,就各回各家了。

因為,專業課的成績,僅是錄取的一部分依據。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