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5部分

對於這個估值,很多人投資者大罵“泡沫”,就連嘉禾的原來的主席鄒文懷,也對王啟年表示,股價是不是漲太高了。

“鄒先生!”王啟年笑道,“之前,嘉禾是受到成龍出走,何先生去世,嘉禾片場被政府收回等因素,以及投資者不看好您的年齡。現在的嘉禾,換了一個年輕的老闆,僅此而已。假設,您現在的年紀是二十多歲,控制同樣一個規模的企業,市值幾十億,並不是很難!”

“呵呵,現在的時代,錢越來越成為天文數字了!”鄒文懷不禁唏噓,早年在還在給邵逸夫幹活的時候,一部投資百萬的電影已經屬於大片。

包括李小龍時代,幾百萬票房就是天文數字!

八十年代初,千萬票房也是天文數字!

而在九十年代,港片由盛轉衰之際,數千萬票房的電影卻不再罕見!

不過,港片轉衰,主要是對手、成本、市場等等因素。對手是好萊塢大舉進軍香港電影市場,過去觀眾都不看好萊塢的,但現在好萊塢電影占據香港電影市場半壁江山,成為了主流。

成本方面,則是因為過去的香港電影輝煌,很多的明星片酬變成了亞洲最高的水平。除此之外,房租、物價的上漲,也是非常致命的。

市場因素是香港電影在90年代之後,反倒開始縮水。原本被認為是新藍海的內地市場,因為長期蕭條,對港片的收入貢獻有限。其他的亞洲市場,港片被打的節節敗退。

到90年代時期,嘉禾公司上市後市值2億多港元,也是一個令人側目資料。但在後來,電影市場被看衰,嘉禾的市值反而不算縮水。

而假設,嘉禾當初不投資電影,把資本投資房產去收租。現在租金的收益,應該就超過電影賺取的利潤。而地產漲價至少是三倍,帶來的資產增值,可能讓嘉禾變成10億規模的公司。

做各行各業,都不如買一棟樓等著漲價更賺錢,不得不說,這就是此時香港經濟的寫照。不僅僅是電影,各大行業何嘗不是!

百業皆衰,地產一枝獨秀!

而更可怕的是,內地在香港迴歸之後,不假思索的引進了香港的地產經濟。居然提出了把地產當作支柱產業發展。

這讓王啟年想想,也覺得若舉國都變成那樣,真的太可怕了。

而正是因為對於未來地產價格上漲的畏懼,所以,王啟年未雨綢繆,對於地產只能是買,而不會選擇租!

“嘉禾20億估值,現在是虛的,但我相信,幾年後賺到利潤,就足以對得起現在的估值!”王啟年表示說道,“第一,嘉禾品牌的恢復,這會帶來很多好處。第二,市場的擴大,內地電影市場,預計會保持35%以上的年增長速度,維持很多年。第三,新技術新市場,嘉禾的過去的作品和未來創作的作品,會在小夥伴公司旗下的網際網路平臺銷售,這是新興的市場,相當於永遠不會下畫的院線。第四,一些經典版權,我們會進行遊戲改編,以及透過其他手段,讓它重新創造利益……”

“不愧是年輕人,想法多,也遠遠比我們更樂觀!”鄒文懷笑道。

20億港元的市值,也算是泡沫?未來的不僅僅國內a股市場,一堆的幾百億元市值的股票。

再說了,後來阿里公司把一個業績和資產質量比嘉禾更差的“文化中國”收購,然後,改名為“阿里文化”,隨隨便便的就將市值炒作到千億元。這才是放衛星,大泡沫呢!

所以說,現在嘉禾的上漲,絕不是泡沫,僅是估值修復!

0。2元至3塊錢之前,應該是嘉禾娛樂原本的估值修復。從非理智的看空嘉禾,修復到嘉禾娛樂公司現在的淨資產。

至於3塊以上的價格,則是代表小夥伴公司入主嘉禾之後,給嘉禾帶來的成長空間。對於未來的資產增長,王啟年根本就不用擔心!

別說未來中國大市場和網際網路給娛樂產業帶來的新機遇,光是地產增值,就足以讓嘉禾未來資產可以增長几倍。(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九章 品牌價值

完成了對於嘉禾的收購之後,王啟年避開了記者,低調的回到了家中過年。

過年回家後,家人也是透過新新聞,才知道王啟年最近又做了轟動國內,不,國際媒體也非常關注的大事件。

當然了,一家人團聚之後,小香也是別出心裁,大過年要搞的全家福,而全家福自然不是照相那麼簡單,而是拿出筆,把全家人畫上去。

這個過程,非常漫長。

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