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然了,pc時代的電子出版規模還是有限的。

但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卻是出現了一波井噴,目前,小夥伴構建的網際網路出版帝國,網際網路圖書訂閱年營收規模,已經突破了30億元。

在全世界範圍內,小夥伴的電子出版的體格,也屬於老大。

這還是在中國這個大量存在盜版國度,取得的成就。如果正版率提升一些百分點,未來中國的網際網路出版前景,應該不比英美等等英文出版環境的實體出版的規模要迅速。

但繁體市場呢,目前不僅僅沒有前途,甚至是一個束縛。以前的繁體市場的時髦值高於內地,所以,繁體市場混的好的書,內地讀者也覺得不錯。

但現在內地的讀者見識和鑑賞能力是遠遠超過繁體市場的讀者,所以,內地越發會覺得,繁體市場很土很落後,都什麼年代了,有些東西還在流行。

以前的繁體市場還是很高大上,成為了早期的網路作家的最嚮往的淘金聖地。名聲遠不如韓寒和郭敬明的作家,實際上,可以靠著每個月出版兩至四本作品,一年出版幾十本的繁體作品,獲得不亞於韓寒和郭敬明的收入。

繁體市場是在不斷縮水的,頂級的出版作家,在臺灣市場賺的錢。一開始是可以達百萬,一冊6萬多字的書可以獲幾萬人民幣稿費,勤奮一點百萬很容易。而十年前的百萬,無疑是天文數字。

再過了一段時間,繁體市場卻是不進反退,不斷的縮水,繁體大神的稿費降到了每冊上萬元。再後來,暢銷作家每冊賺五六千。再後來兩三千,兩千……這還是能在暢銷書榜單上看到書名的書所能獲得的稿酬。

暢銷書的榜單不過是前即使名的書籍。

排行榜比較靠後的書,至少在榜單上,也那麼慘了,更別說,沒上榜的。

以前一集能賣上萬本的暢銷大神,到了後來,依然是暢銷書榜的常客,但銷量卻縮水到一千多本。甚至,暢銷書榜單的作家,都隨時有可能被腰斬。甚至……其他題材不景氣,出版18禁小說,一樣也不好賣了。

繁體市場,連18禁小說都崩盤了,可見市場縮水到什麼地步。

當然了,小夥伴也是促使繁體市場加速崩盤的原因,比如,小夥伴僱傭水軍,在對岸的社交網路上,不斷宣傳小夥伴旗下小說的連載網址。

另外,小夥伴找了一些臺灣人,在對岸銷售小夥伴充值點卡,方便了沒有人民幣存款的臺灣消費者,可以充值。一年小夥伴的點卡,在臺灣至少銷售額是十個億。

這10個億,當然不全是看小說的讀者,這僅佔很小的一部分。

最主要的充值群體是臺灣那邊的消費者,他們一看,國內的電商網站上的東西那個便宜,於是紛紛開始剁手購物。

有的臺灣人擺地攤的商品,甚至是從內地電商網站上郵購的,轉手又在攤子、商店裡面加價賣,依然比當地的批發商進貨更有價效比優勢。

總之,雖然對岸兌換人民幣還不是很方便,但是,只要有黑市存在。只要人民幣的購買力對得起人民,於是,對岸的人民即使口頭上不斷的詆譭大陸獲得滿足感,但身體卻很老實,兌換人民幣,以及不斷的購買物廉價美的人民幣商品。

小夥伴的點卡在臺灣市場的銷售,間接的衝擊到了本來就很小的繁體出版市場,王啟年雖然覺得驚訝,但並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本來,繁體市場興起於武俠時代,六七十年代最紅火,每隔十年,幾乎就是下降一點。

網際網路時代,下降的更快更猛而已。

原本繁體蕭條到這個程度,至少要等到2015年左右,才逐年市場縮水到榜單前30名的書銷量降到1000本以下。

但是現在,已經提前出現了這個衰退勢頭——繁體長篇小說的一些權威榜單的書,已經降到1000本以下。大量繁體出版商倒閉,有的出版商雖然沒倒閉,但已經跟排行榜上的作者談要麼降低稿費,要麼限定幾集以內完結。

熱銷榜單上的書都賣不動,有的一集才賣幾百本。冠軍級的熱銷小說,一集降到了2000多本。

這麼慘的銷售,王啟年也覺得……繁體藥丸了!

繁體出版的蕭條和走向崩盤,本質上,是全世界傳統出版,遭遇網際網路衝擊的一個縮影。

當然了,內地的出版自然也同樣如此,暢銷書已經不再暢銷。沒有ip;沒有獲獎噱頭,沒有影視動漫改編,以及各種刺激購買的噱頭,賣書已經是很難了。

不過,小夥伴顯然是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