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的身心和眼睛,看看社會生活及其變化。她的建議,張敬懷立刻就同意了。

張敬懷和馮怡商量的旅行路線:一是,回家探親;二是到幾個這幾年沒有去過的改革開放的大城市看看;三是,走一段張敬懷走過的長征路線;四是,到一個老根據地在抗戰時掩護過張敬懷的老鄉家裡拜訪一次。這些定下來之後,兩人就討論這次旅遊以什麼名義出去的問題。

他們商量的結果,一是走“公方路線”。張敬懷雖然退下了崗位,但,如果省委以組織名義寫封信或者打個電話,給他要去的地區,就憑張敬懷的社會地位和革命資格,各地仍然會以很高的“規格”來接待的。那一定是:張敬懷沒有動身,電話就把到達的車次和航班次通知到了,賓館早就準備好了房間。車接車送,各地還會宴請接風。參觀任何景點,都會有當地官員陪同,門票也不用自己買。

每天的行動日程,按時、分計算。這樣以公家的名義出去,張敬懷得出結論:那樣必然形成“飯來張口,車來就走,進門就住,沿途喝酒”的局面。和當地的官員,既不認識,更無感情上的交流,免不了無話找話的尷尬和說些“今天天氣很好……”之類的廢話。同時,人家都很忙,平白無故耽誤人家的時間,叫人背後議論長短,沒有意思。這樣的安排,除了表面的東西,什麼也看不到。最主要的是沒有自由。

第二是,以個人,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旅遊。這樣就有很多麻煩:一是要自己站排買票,有時要提前在半夜去站排;再就是住宿,得自己去找旅館,找不到好地方,被褥油滓巴奶的小旅店也得將就。吃飯呢?也是街頭巷尾,隨時就餐,是不是衛生就很難說了。可是有這麼多不方便,只有一個好處:有自由。你想走就走,想看就就看,你看到的,感到的都是真實的。張敬懷說:“我多年沒有享受當老百姓的自由了。”張敬懷和馮怡都願意走第二條路線。

再就是安全問題:張敬懷問馮怡:“你相信有誰會打我的黑槍嗎?”

“那怎麼會呢?”

“沒有這種可能,我身體尚健,爬個坡,上個山什麼的,小心一點就是了。”張敬懷說。

馮怡說:“我看咱們把小保姆帶上,有兩個人照顧你,無論上車下車,買票,爬山,多一個幫手,總比一個人強。”

“對的,對的。”張敬懷說“這小保姆在我們家服務,有五六年了。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作為報答,也該帶她出去旅旅遊。”

“就這麼辦吧。”馮怡說。

張敬懷說:“咱們說走就走,誰也不要告訴。不要告訴辦公廳。一告訴他們,他們又要驚動公安局什麼的。我現在是一個老百姓,”保衛條例“管不著我。一告訴他們,不曉得又節外生什麼枝呢?”

“就這麼辦。”馮怡說。

他們出發三天之後,辦公廳來給張敬懷送檔案,才發現張敬懷不在了。大門上貼了張條子:“我去看望老戰友,並回家探親。不要‘ 興師動眾’ 地找我張敬懷。”

此事由辦公廳主任,報告了單秘書長,單秘書長又報告了卜奎書記。卜奎緊張起來。要他們趕緊尋找,而且發了脾氣。說:“張書記不告而別,出了問題,我們怎麼向中央交待!”

但是,他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打聽到張敬懷的去向。但是,有馮怡和保姆陪著,不會出什麼問題的吧?

因為張敬懷有話,他又不便告訴公安局。

過了一個半月,由馮怡和小保姆陪同,張敬懷回來了。所有見到張敬懷的人,都說他臉色紅潤了,身體健康了,體質增強了。馮怡和保姆也向大家介紹,張書記在井岡山爬山,一氣攀登到有兩千米的高峰,沒有讓他們攙扶。在小飯攤上吃了好多次飯,沒有鬧過肚子,淋過幾次雨,沒有患過感冒等等。

關於這次出行,張敬懷看到了光明,看到了陰暗;看到了進步,看到了落後;看到了富裕,看到了貧窮;看到了好人,看到了壞人;看到了熱情,看到了冷漠;看到了陰險攔劫,看到了助人為樂……總之,這一個多月,他所看到的事物,都那麼真實,那麼親切,比他作為書記到下面視察時所看到的幾年都多。無論見到什麼人,他和人聊天,和人爭論,他說什麼話,說完拉倒。他享受到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自由,如果他現在“在位”,他一定又要把自己的體會,制定一些政策或法規。可是這些感受,他連卜奎也沒有告訴。他想讓馮怡寫在他的回憶錄中。

他認為,歷史的發展,自然會解決陰暗方面的問題,歷史需要等待全民全黨的覺悟,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質,是著急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