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那些人
南京這個城市,民國時是首都。古時稱建鄴或金陵。我最喜歡的還是金陵這個名稱。
金陵號稱“六朝古都金粉地”,更是出美女佳麗的地方。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畔自不待說。記得小時候,聽老人們說,大小石壩街那是出了名的粉脂煙花巷。更不用說歷史上有名的秦淮香豔李香君了。而在我的記憶裡,南京這個生我養我的故鄉,給我留下刻骨銘心回憶的還是金陵城的少年英雄。
我的少年時代正是處在中國二十世紀60年代末到整個70年代的動盪時期。那時的我們以打架,鬥狠為英雄。現在南京方言中的“活鬧鬼”,也就是能打,能砍,講義氣的江湖混混;在香港稱為“古惑仔”,一如那九龍廟街十八少。我們那個時候,這類人統稱為“邪頭”,彼此稱兄道弟,好不自在。在那個物質匱乏精神蒼白的年代裡。
(本小說部分虛構,主人公“我”似我非我。假如故事中的人與事,特別是人名與你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最好的txt下載網
逃學
少年時代的我,其實是個偶爾勇敢;間或膽小;總體怕事;喜歡讀書,數理化又特好的一個“差生”。何為差生呢?是因為初中那段時間,由於我的居住環境使然,我的鄰居家的小孩,以及結交的朋友都是吃喝玩樂,好打架惹是生非的一幫小杆子,其中不乏“邪頭”。有校內的,也有校外的。我們經常曠課,逃學,到紫金山遊蕩,到中山陵園尋樂。夏天游泳,偷西瓜,葡萄;郊外農民地裡的黃瓜,西紅柿常是我們光顧的目標;秋天爬上明孝陵頹廢的城牆上尋摘“怪棗”吃,非常甜蜜,這是南京一種特有的植物果實。所以從我交往的哥們和生活狀態上說,我是個差生。但在學習上,尤其是數理化,我的成績又是首屈一指的,老師又喜歡。課堂上我經常冷不丁冒出一句笑話,恰到好處地接住了老師的話茬,引起鬨堂大笑,特別吸引著女生咯咯地笑,那時的我真是美滋滋的。
我家曾住在中山門附近一個小臺坡上,七八戶人家組成了一個小院落。我們家是弟兄三個公雞頭。有一家鄰居五朵金花。其中第三朵金花和我同班同學。由於長的俊俏,班上男生給起綽號“老妖怪”。是因為六年級時在海院操場上,看了一場阿爾巴尼亞的電影,其中有臺詞曰:“這是山洞裡的妖怪,不是墳墓裡的妖怪”。班上最漂亮的MM的綽號竟由此而來。此綽號一直跟進到中學裡。關於這個老妖怪的故事,在以後篇幅裡可能會講述。另一家鄰居,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刻。他家兄弟姊妹六個,其中四個公雞頭。老三,老四,老五幾乎和我同年齡,前後相差一到兩歲,均為哥們。他們家有個老二,比我大四五歲,我們稱之為大哥。其在外結交了一幫朋友,經常練啞鈴,少林拳,有些武功,很得我們小字輩羨慕。因為我和老四也是同班同學,玩的最火的時候幾乎形影不離。後來有段時間就不講話了。
老四這個人,在我玩的小夥伴們中,算是比較機靈的一位,用當時的行話說是一個“神戶”。他個頭同我一般高,也就一米七零不到,人消瘦,三七開的髮型,像個鍋蓋卡在頭上。在當時老式理髮師的操弄下,頗為流行。講話慢吞吞的,時不時冒出獨到的見解。總體感覺他語言表達在我之下,但腿腳麻利,行動能力遠在我之上。有時又鬼心眼特多。基於這些特點,他對於我是有吸引力的,有段時間,我特別喜歡和他黏在一起。
現在回想起來,這小子的城府遠遠超過當時單純幼稚的我們,可謂少年老成。這可能和他的家境有關,因為其父在當時那個年代很是吃香,左右逢源,和市革委會領導頗有往來。他家種著幾顆葡萄樹。每逢夏天,架子上就掛滿紫紅色的熟透的累累果實。這時節,他父親就把幾位領導請到家裡來,共享葡萄盛宴。惹得鄰居們常誇其父有本事,有門路。他父親還經常能弄到市人民大會堂內部演出票,讓老三,老四們看一般老百姓看不到的劇目,很讓我羨慕。故有其父必有其子。其母也很厲害,她媽是一個大糧站的會計主管,握有糧票和現金大權。
在當時六十年代後期的大環境及時代背景下,我們小院落裡的普通人家生活水平相差無幾。中午一頓中粟米乾飯,早晚喝稀飯。而他家,竟然早晚可以吃大米乾飯。一個多子女家庭可以在我們其他人家的生活水平之上。我百思不得其解。而我在他家吃過白米乾飯和鹹肉炒雪裡蕻,西紅柿炒雞蛋,冬瓜骨頭湯。這樣的生活水準很讓我渴盼。沒想到後來,他媽被剃了光頭,抓進了牢裡。據說他媽是個貪汙犯,貪汙糧票有一萬多斤,人民幣幾千元。我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