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十八省相比。
“軍師,朕知道這些地盤上面的教育水平不行。”朱濟世不待羅澤南開口,就自己解釋起來,“但是這些新地盤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人均收入比漢地高出好幾倍,足以承擔義務教育的經費。”
沒錯,朱皇帝想要實行的義務教育當然不是免費的。免費教育連他所來自的後世都做不到,何況今日的大明?而在眼下人多地少,貧富差距又極大的大明內地,想要讓窮人家出錢讓孩子上學是不現實的。不過在東北、蘭芳這樣的新領地上,因為人少地廣、資源豐富,老百姓的收入比內地高了十倍有餘!當然,這樣的高收入主要相對內地老百姓的低收入而言的。
歷史上下南洋的“莠民”也比窩在廣東、福建種地的老百姓富裕多了,前者每月可以賺到七八塊銀元,後者一年也未必有三五塊銀元的收入!
而在眼下的大明帝國,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依然是蘭芳,已經超過了120銀元——所以這幾年,東南沿海的居民下南洋的熱情依舊高漲,只不過他們自行前往的目的地都集中在西北婆羅洲、沙撈越王國(白國王布魯克對華人非常友好,因為華人可以為他的國家帶去稅收)、暹羅王國、海峽殖民地等開發較早的地區。而剛剛被大明(蘭芳大公國)控制的婆羅洲東部、中部和南部地區,由於治安很差(還在和土人打架),基礎設施不完備等原因,吸引不到多少移民自行前往,因而才會用集體農莊的模式,由政府、橡膠公司共同出資出力,組織移民前往。
此外,東北諸省雖然不及南洋富庶,但是人均15到20畝耕地,稅賦輕微,沒有士紳地主的剝削,森林和礦產資源豐富等有別於內地的條件,也讓東北諸省的人均收入遠遠高於內地,達到了50到60元。而且東北這裡的貧富差距很小,人均收入是建立在“平均”的基礎之上。因而已經有能力負擔義務教育的開支了。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也是朱皇帝覺得讓義務教育從“新領地”起步,就是“新領地”上是沒有多少儒家士大夫的,所以在“新領地”可以開展完全新式的義務教育。
第860章 新領地的義務兵役
“皇上,義務兵役制也從新領地開始?”左宗棠這個內閣左相是不管軍務的,但是義務兵役制卻明顯同民政掛鉤,現在內閣、大元帥府和立憲議會,正在參考法蘭西和普魯士的辦法制定《大明義務兵役法》。
“朕就是這個意思。”朱皇帝點了點頭,說,“現在東北諸省的人口已經接近500萬,而且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10年內應該可以達到2000萬人。蒙古諸省和東西伯利亞的人口估計能到500萬。蘭芳大公國的人最多,肯定可以超過3000萬。
另外,朕還打算擴大交州省,將安南總督區合併進入交州省,並且驅逐那裡不願意歸化大明的安南人。10年之內,那裡也將有500萬人口。
最後,朕還會向新疆、河西、青海和哈薩克汗國土地移民,那裡的集體農莊、集體牧場之民,也會達到500萬以上。這樣就有6500萬人口處於義務兵役制之下,比之歐洲任何一個列強的總人口都要多。就是動員數百萬大軍,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6500萬人口中的6000萬,不僅處於義務兵役制之下,而且還有一個義務教育制也將在他們生活的土地上實行。
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地方,這兩套制度往往都是配套實行的,沒有受過近代教育,沒有被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思想洗過腦的壯丁,就是拉到軍隊裡面也很難練成真正的精銳之兵——現在大明陸軍看上去蠻厲害,其實也就是仗著武器好人數多去欺負一下毛子、韃子而已。前者還被農奴制度所困擾,算不上真正的近代軍隊,而後者完全是封建軍隊。
如果讓明軍遇上法蘭西或是普魯士的陸軍,如果數量上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多半是要被人家吊打的。這也是我們的朱大皇帝在英法列強跟前腰板總歸不是很硬的原因。
而且明軍戰鬥力的來源,除了武器精良,大概就數軍祿田了。大明的小兵雖然天天都在接受民族主義的教育。但是最佳洗腦期畢竟已經過了,真正讓他們為大明皇帝賣命的不是主義,而是那40畝實實在在的軍祿田!
但是軍祿田制度是不可能永遠實行下去的。因為漢地18省的田土數目就這麼些,絕大多數都是有主人的。可以用來授田的就是沒收來的旗地和終於滿清的官僚士紳的土地。攏共也就幾千萬畝,現在早就授得差不多了,所以軍祿田制度也到了無疾而終的時候。
目前取而代之的,則是軍戶制。這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