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應天府尹盛旭人就是其中的高手,馬路拓寬,城市擴建,上水下水管路鋪設,整個上海市一年到頭就沒有停工的時候。而且……這麼多工程從來不費朝廷一文,也不向民間徵稅派捐。”
“那他哪裡來的錢?”劉蓉感興趣地問。他才到南京不久,對東南的事情瞭解不多。
“土地買賣!”許庚身有些得意地道,“這位盛旭人在上海有個綽號,叫‘盛修城’,不知道兩位相爺和賅翁、霞翁可曾聽過?”
“盛修城”的名號誰不知道?這位盛康自從7年前當上上海縣令時起,這上海就成了個不斷擴建的大工地,整整7年沒有停過工,城市的規模擴張了十倍都不止。而且沒有花費官府一個銅板,而且還大大的富裕,給繼任的潘祖蔭留下一大筆城市建設經費(不計入朝廷稅收的),而這所有的資金都是搗騰土地得來的——其實這一套也不是盛康發明的,在他接管上海全縣行政之前,洋人管轄的上海租界就這麼幹過。在香港和天津,英國人同樣用經營城市推升土地價格的辦法獲取城市建設經費。
這個套路,東南一帶的地方官都是知道的,而且也都想效仿,不過真的學得像模像樣的卻不大多。畢竟目前中國的工商才起步,絕大部分地方的土地都沒有多大升值空間。
“上海的興盛之快,繁華之速,恐怕是別處學不來的吧?”左宗棠皺眉應道。
許庚身搖頭“未必不能學。上海之所以可以發展,無非是因為交通便利以致物流暢通,佔的是一份地利。而如今,我大明正在大建鐵路。截止去年年底,已經投入運營的鐵路已經超過了10000裡,在未來的三四年間,每年都將有數千裡的鐵路投入運營,到光復12年,我大明的鐵路就將超過30000裡!途徑的城鎮數以百計,商貨流通,人員往返,真不知道有多少城鎮將因之而起啊!”
左宗棠捋著鬍鬚沉默起來。現在大明的黨爭和以往不同,並不是比告狀比後臺比文章誰寫的好甚至不是比陰謀詭計,而是比做事情!朱皇帝之所以扶植濟世青年黨,還不是覺得那些濟世同學已經在工商界、法律界嶄露頭角,顯示出了很強的辦事能力?或者還有一點對朝堂臣子不會做事情的不滿吧?大明的朝廷命官有40萬!可是在辦事情上面,真的能和1萬濟世同學相比?如果真的讓他們放開手腳去修城,最後會不會弄出一堆爛帳和豆腐渣工程啊?
看到左宗棠沉默不語,許庚身又是一拱手,“相爺,盛旭人也是讀聖賢書出身的!”他頓了頓,又道,“這事情要去做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積累經驗,以後的事情才會越做越好。而且這天下是朱家的,最想做好事情的一定是皇上。如果咱們想要做事情,想要發展地方,皇上一定是支援的,而且不但支援,還會想辦法讓皇室財團和興業財團幫咱們的忙。如果這兩家財團中的濟世同學設法阻擾,皇上也一定會明查秋毫的!”(未完待續。。)
第1061章 兩個黨正好 第二更
月票,呼喚月票!羅羅的書友們,再拉羅羅一把吧!
南京,瑪麗亞堡。
今天真是江南梅雨之季難得的晴空萬里,日月雙輝旗和赤底團龍旗在瑪麗亞堡門正門外的伐俄戰爭烈士紀念碑前高高的飄揚。一輛半舊不新的四輪馬車在兩匹駑馬的拖拽下,緩緩從烈士紀念碑下透過,駛入了瑪麗亞堡。門口肅立的近衛軍官兵都認得這輛馬車是屬於內閣左相左宗棠的,連忙立正敬禮。
左宗棠是帶著一份由工部剛剛制定的《大明省會城市發展計劃》前來瑪麗亞堡的我們的這位大明天子說來真的不是一個勤勉之君,彙叢集臣的大朝會一年也沒有一兩回,就是召集宰相尚書的小朝會也是幾天一回,還時常度假遊玩,就是好些日子不理朝政。可偏偏還把個國家治理的欣欣向榮,讓崇禎皇帝知道了怕是要羨慕死了。
而朱皇帝這個時候正在給週末放假到瑪麗亞堡來騎馬的皇太子朱國雄講用人的道理。
“我大明有議會監督,有新聞自由,所以不用擔心奸臣當道。為君王的足不出戶,只要翻翻報紙就能知道天下大約之事。因而朕一直以來都放任報紙非議朝政,甚至指桑罵槐說朕的壞話,道理就在於此。只要朕有這個器量,下面的臣子自然不敢堵絕言路,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在全天下人的監督之下,朕自然可以放心。”
朱濟世一邊隨意操控著一匹阿拉伯馬慢悠悠的散步,一邊對騎在另一匹馬上的皇太子娓娓道來。
“現在又搞出一個東林黨一個濟世青年黨……朕這個皇上又多了個選擇,下面的群臣則多了個搶飯碗的。不得不給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