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還真是天馬行空啊!居然想出兼攝朝鮮國王的法子。真當朝鮮這三千里山河沒有英雄出世嗎?”
說著他意味深長地望著李昰應。
李昰應手微微發抖,接過了書信。這朱濟世到底是什麼路子?居然想要自己兼任朝鮮國王……這是要吞併朝鮮的先兆嗎?他難道不知道李朝已經有457年曆史,早就深入朝鮮民心了嗎?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衝著恭親王躬身一揖“還請上國以朝鮮2000萬庶黎為念,暫緩班師。”
恭親王笑了笑,道“朝鮮2000萬庶黎當先自強之,而後才能仰望我大清之天兵,自古豈有不自強而能圖存之國?”
李昰應聞言苦笑了起來,自強?一千多萬朝鮮人要是真能自強,又怎麼會讓幾萬八旗兵在國內如入無人之境?如今大明之強,即使是大清都避之不及,朝鮮又能奈何?
雖然是這樣想的,可李昰應還是躬身道“小王立即下詔,命各地方起勤王之兵。”
……
“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朝鮮全羅道的木浦港周圍的空地上,全都是大隊大隊整齊排列的灰色軍裝的大明官兵,此時正發出高昂的歡呼聲音。他們的君主,大明天子朱濟世的紅底團龍旗正高高飄揚,團龍旗下,朱濟世龍袍金冠,在數十位錦衣近衛軍將佐侍衛的簇擁之下,已經出現在了木浦港的碼頭之上。
剛剛被朱濟世委任為領議政的金左根和其養子金炳翼還有安東金氏的另外幾位重要人物,正領著一群蟒袍烏紗的朝鮮官吏,戰戰兢兢地拜伏在大明天子兼朝鮮國王的朱濟世腳下。
“金卿,免禮平身。”朱濟世看著金左根溫顏道,“勤王令發出去了嗎?”
所謂勤王令就是以大明天子兼朝鮮國王的名義下達給全羅道、慶尚道、忠清道和江原道等四個沒有清軍駐防的道的朝鮮地方官的諭旨,讓他們向朱濟世這個朝鮮國王效忠,並且派官員到木浦港接駕。
“回稟陛下,勤王詔書已經發出去了,全羅、慶尚、忠清三道觀察使或者親自到來,或者遣使前來迎接陛下。江原道還沒有回應,可能是因為距離較遠,使者尚在路上。”
“距離遠?”朱濟世冷笑,“平安道和鹹境道的訊息都已經送到孤王這裡了!李昰應已經下旨命令各地勤王了……看來是想和孤王大戰上一場啊!”
金左根吸了口氣,又躬身一拜“臣下願率兵為王前驅!”
朱濟世擺擺手“不必了!孤王既然兼攝朝鮮國王,就有辦法取朝鮮八道之地!金卿只管替孤王處理好政務即可。”
朝鮮的內政,朱濟世並不打算直接處理,而是委任給以領議政金左根為首的朝鮮儒門士大夫管理。朝鮮儒門的勢力比之中國更大,由於在國防上完全依靠宗主國大明和大清的保護,朝鮮的武備向來鬆弛,昔日的文武兩班,早就名不副實,政權完全被儒門士大夫所掌握。而且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兩班貴族已經掌握了朝鮮的實際統治權,絕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兩班貴族中的豪門所掌握,李朝王室反而成了依附於兩班而存在的傀儡,只能靠兩班貴族的殘羹剩飯維持生計。一個被倭寇焚燬的景福宮居然好兩百多年沒有財力維修,朝鮮王室的窮困就可見一斑了。
這也是朱濟世在瞭解了朝鮮國情之後,決定拿掉李朝,自己兼任朝鮮國王的原因。反正李朝國王早就被兩班豪門架空了,只要符合兩班豪門的利益,把李朝換成明朝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而朱濟世以上國天子的身份兼攝朝鮮國王,並且將朝鮮國政完全委給議政府的做法,大概是最符合兩班豪門利益的。因為朱濟世遠在應天,根本不會多管朝鮮國內那點雞毛蒜皮的事情,議政府可以名正言順壟斷朝鮮政治了。而且朱濟世身後沒有一大群“朱朝王室”來分潤兩班豪門的利益,他本人也不會在漢城保留一個諾大的宮廷,朝鮮的王室開銷可以壓到最低,每年支付一筆年金給朱大天子就足夠了——雖然朱濟世在兼攝朝鮮國王之後,下諭旨將朝鮮的發鈔權授予滙豐銀行,將朝鮮的外貿壟斷權授予朝鮮貿易公司。但是這些要求並沒有侵犯兩班豪門的固有的土地利益,完全是令起爐灶。最後一個讓兩班豪門可以支援朱濟世的原因,就是他有能力將西方列強阻擋在朝鮮國門之外,可以繼續維持朝鮮的閉關鎖國。
第463章 恭王班師,明軍登陸
,,求訂閱
道光29年6月23日,清晨,漢城。
滿洲八旗正黃旗左協的官兵正集中在朝鮮宣惠廳管理的幾個米倉門口,士兵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