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吧?大明天子心中暗想著。是的,這是在給朱國雄挑選女人。
這事兒吧,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堂堂大明皇太子,全世界第一號豪門公子加高富帥當然不會為沒有女人喜歡而操心。根據朱伊莎發回來的密電,朱國雄在這一路西行出訪的途中就收了7個選侍,還推辭掉了阿比尼西亞皇帝提奧多爾二世獻上的“黑美人”(其實不是很黑,是黑白混血)一名——並不是朱國傑看不上黑美人,而是出於政治原因不能收。因為那女孩是提奧多爾二世的公主。一旦成為大明皇太子的選侍就意味著大明和阿比尼西亞帝國建立了聯姻。阿比尼西亞帝國目前正在遭受英國的入侵。英國想將其變成自己的保護國。而大明帝國對此又鞭長莫及。如果眼睜睜看著姻親被英國攻滅將會讓大明的威信在非洲受損……
但是太子選侍和太子妃卻不是一個概念!根據《大明皇室典範》規定,太子妃最多隻能有三名,一正二側。其中太子正妃在太子即位之後就是當然的皇后,而兩名側妃就是當然的皇貴妃,同時也是候補皇后。對於皇室繼承問題,朱濟世一直都非常看重的。畢竟他的子嗣重多,如果人人都要覬覦皇權,等他一翹辮子。大明帝國可就要分崩離析了。
所以他根本就不給皇子們有競爭皇位的機會,一開始就用《大明皇室典範》對皇室繼承問題進行嚴格的規範。甚至連皇后和皇貴妃的產生都極為嚴格……當然是對朱國雄和他的子孫後代嚴格,朱濟世自己的後宮格局已定,不能因為《大明皇室典範》進行更改了。
比如《大明皇室典範》就對大明的皇后、皇貴妃、太子妃、太子側妃的出身、相貌以及學歷提出了要求。必須要出身大明貴族之家,必須要相貌端莊,必須要有大明帝國一流大學的學歷(可以在校就讀),而且還要精通琴棋書畫……另外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潛規則,必須是純正的中華血統!如果要按照這些標準,朱皇帝的後宮恐怕就要大換血了。所以這些規定是從朱國雄這一代開始的。
而除了以上幾個條件之外,還有一部剛剛頒佈的《大明婚姻法》同樣對太子妃和側妃的人選進行了一些限制。主要是血緣方面的。五服之內的血親禁止通婚。蘭芳羅家的一堆表妹就是因為這一條規定失去角逐後位的機會,羅香梅羅大皇后也因此生了好一陣悶氣。
另外。《大明婚姻法》也對大明皇帝和太子以及貴族的妻妾數量進行了限制,同時也提高了妾的地位。妾不再是“財產”或是“奴婢”之類的卑賤身份,而是“妻子的補充”,擁有“類似於妻”的地位,而且男子納妾必須取得妻子的書面同意。呃,聽著也有點歧視婦女,這大明帝國的婦女解放運動還是要抓緊一些才行啊!當然了,在大明皇宮裡面,皇后還擁有君王的身份,其餘的妃子、選侍都是皇后的臣屬,自然談不上什麼“比較平等”的地位。《婚姻法》只是對后妃的數量進行了規定。
大明皇帝最多可以擁有一位皇后,四位皇貴妃,八位貴妃,十二位妃,二十四位夫人,五十位選侍。一共九十九個女人……真是多的有點不像話了!不過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數字,就是朱大皇帝的女人現在也不過五十來個,其中還有不少是籠絡下面的封臣(主要是蒙古、西藏、緬北的封臣)硬著頭皮納入後宮的。
不過有了《大明皇室典範》和《大明婚姻法》這兩部指導皇室婚姻的根本,也不等於立即就能給朱國雄找到適合的太子妃和太子側妃。這兩情相悅的事情,朱皇帝也是聽說過的。所以今天的這輪“選秀”不是在替皇太子選妃,而是在選候補太子妃和側妃。而來應選的,當然都是符合所有條件的大明貴族之女了——這事兒又是個難題,不僅得太子爺看得上眼,還得這些貴族大小姐樂意才行。這些上了大學的貴族女孩子,都是一個比一個有主意的。
“你叫什麼名字?”朱濟世看著眼前的女孩子,和顏悅色地問。“什麼學校畢業,現在在哪裡讀書?”
“我叫潘素素。”女孩子也不稱“妾身”或是“奴家”,直接用了“我”這個字兒。“我是皇城公學女校光復18年的畢業生,剛剛考取應天濟世大學新聞系。”
還是個未來的女記者。朱濟世點點頭,又笑著問道“聽你的口音是蘇州人吧?潘祖蔭是你什麼人?”
“是我叔父。”女孩子回答。
其實朱濟世早就知道答案,他替兒子選妃當然是要考慮政治的。濟世青年黨剛剛在大選中取勝,拿下了立憲議會三分之二的席位,而且還取得了23個省的巡撫之位和2個直轄府的知府。身為黨魁的潘祖蔭組閣拜相已經是早晚的事情了。吳縣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