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0部分

,隨後一段時間他又頻繁往來於柏林、維也納和彼得堡,現在又代表大英帝國來為這位偉大的沙皇送葬。順便想和俄國方面達成某些秘密的條約……比如俄國在地中海的艦隊好好呆在君士坦丁堡別出來溜達,而英國也保證不會從海上進攻俄國也不會派出地面部隊去支援德奧——當然,這是在英國“不得不”對俄國宣戰的情況下所採取的補救政策。最佳的可能還是俄國可以放棄進攻波蘭。那麼英國願意幫助俄國緝拿刺殺沙皇的元兇。

法蘭西和羅馬帝國派來了帕特里斯。麥克馬洪元帥。他是現在法蘭西和羅馬帝國的陸軍大臣。參加過上一次對俄戰爭和北美戰爭,還在東華王國和墨西哥帝國擔任過軍事顧問。和他一起前來的還有墨西哥帝國的特使朱胡安。

胡安在亞歷山大二世遇刺的時候剛到法國,和母親商量瓜分北美的可能性——胡安暫時沒有打算統一北美,只是想得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部分土地和一部分加拿大領土,以便在北美洲建立一個大東華帝國。對於剩下的美國和加拿大的土地。他希望法國能得到魁北克、紐芬蘭島和拉布拉多半島、安大略省東南部並且在這些土地上建立一個新法蘭西帝國。同時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也將從聯盟國分離以便建立一個附屬於法國的加勒比王國——這個王國的君主將是波拿巴家族的一位公主同時也是胡安的妻子。胡安希望自己能有兩個兒子,一個繼承東華,一個繼承加勒比王國……這樣,將來的北美洲將有兩個華人國家。東華和北華;三個白人國家,美利堅(不知道是什麼國)、新法蘭西和加勒比王國;另外,還有一個印歐混血的墨西哥。而東華無疑是最強大的霸主!

在得知了亞歷山大二世遇刺後,胡安和馬蒂爾德都意識到世界大戰的陣營很快就要明朗了。尼古拉二世必然會西進波蘭,然後是巴爾幹!而德國和奧地利必然堅決反對。在中英成為敵人之後,俄國和德奧又將成為敵人——這幾乎是用腳後跟都能猜出來的結果。德國的工業幾乎和法國相當,人口也多於法蘭西人(不包括義大利人),而且德國人幾乎不發展什麼海軍,全部精力都在大陸軍上面。所以德國要擴張無非就是西進、南下和東擴三個方向。

其中西進的空間最小,還會因為和法國開戰而失去“西羅馬關稅貿易同盟”的大市場。而且。對德事工業非常重要的硝石都是進口自墨西哥帝國控制下的阿卡塔馬沙漠。雖然德國國內也積累了一定的儲備,但是卻不足以支援很可能長達幾年的戰爭消耗!所以。德國人多半會維持和法國的友誼,集中力量向東或是向南發展——如果沒有發生亞歷山大二世遇刺事件,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大概還會繼續中立等待局勢進一步明朗,還會在向東和向南的問題上猶豫。但是現在,尼古拉二世準備進攻波蘭,這顯然是德國無法接受的。所以德國已經沒有辦法置身事外,也不用在南下還是東進的問題上傷腦筋了。

因而德國人對亞歷山大二世的葬禮表現得極為冷淡,只有他們駐彼得堡的大使出現在葬禮現場。同樣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首相或外交大臣也沒露面。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再糊塗也知道,俄國對巴爾幹半島一直是有想法的。如果奧地利想永遠佔有那裡,最好的選擇就是徹底的削弱俄國,拿下君士坦丁堡和俄國在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地盤。

至於中國,因為距離遙遠來不及派出什麼大人物所以出席葬禮的就是曾紀澤大使。不過有朱胡安這位大明皇帝的兒子前往彼得堡也已經夠分量了。

身穿黑色軍裝的胡安難得坐在一輛敞篷馬車裡,身邊不是法國特使麥克馬洪元帥,而是中國大使曾紀澤,在前往彼得保羅要塞的途中兩個人不停的在低聲交談。

“皇上的意思是,法國目前沒有必要參加歐洲大陸上的戰爭,最好是繼續保持中立。”曾紀澤交代著朱濟世的意圖。朱皇帝是知道有普法戰爭的,生怕法國人被德國和奧地利一下打敗。這樣簍子可就大了!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法國還是保持中立為上。

“我母親最想要的也是中立,”朱胡安道,“她是打心底裡不願意冒險的。除非形勢完全明朗,否則我母親和歐仁妮皇太后是不會帶領法國冒險的。即便法國參加戰爭,她們也不會讓法軍主動進攻。只會派兵堅守熱羅姆。皮爾防線。”

熱羅姆。皮爾防線還是防守萬能的產物,是在前法國陸軍大臣熱羅姆。皮爾元帥主持下修建的一個位於法國西部用來預防德國的防禦體系。包括一連串的要塞、壕溝防禦體系和支撐防線的鐵路運輸系統。整條防線從北美戰爭結束前就開始施工,已經陸陸續續進行了十多年,不說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