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鮮血。如此一來,英國在北美的失敗也就意味著全域性的失敗!
“可以讓美國人為我們而戰?”女皇的臉上有了些光彩,隨即又黯淡了下來,“如果美國人贏得了戰爭,他們還會成為大英帝國的臣民嗎?”
“顯然不可能!”阿爾伯特親王一笑,“不過戰勝中國人並不容易!現在中國人在北太平洋的交通線已經暢通無阻了。他們可以將軍隊源源不斷運到北美……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和工業實力以及戰爭的漫長,或許會有一千萬把刺刀飄洋過海而來的。”
“會讓美國人流乾最後一滴鮮血?”維多利亞女皇思索著問。
“流乾最後一滴鮮血也不會取得全勝!”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笑道,“最後的北美可以會出現東西對峙的局面。這樣美利堅帝國就必須依賴大英帝國的支援,他們離不開我們。”
真是如意算盤!女皇皺了皺眉頭,“還有法國呢,法國人誰去對付?”
大鬍子的索爾茲伯裡侯爵知道這個問題應該由他來回答。“陛下,俾斯麥首相和亞歷山大二世都認為他們的國家應該保持中立,至少在目前情況下是這樣的。而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則對義大利有興趣,此外他還希望能得到法國在北非的屬地。”
女皇心想,俾斯麥和亞歷山大二世都是聰明人,知道在看清楚大勢之前不能輕易言戰。
因為俄德這兩個國家都不是海軍大國,他們能否在戰爭結束後獲得足夠的殖民地取決於英國海軍能否擊敗中國和法國的海軍——即使法國在歐洲大陸失敗,他們還有世界帝國,馬蒂爾德和拿破崙四世一定會把海軍帶去美洲。如果英國海軍被中法海軍打敗,俄德根本不可能去接受法國在海外的地盤。
而弗蘭茨。約瑟夫顯然是個大笨蛋……只是這個笨蛋的實力有點小,如果讓他單獨去和法國作戰,肯定會輸得很難看。
女皇輕輕嘆了口氣,“很顯然,俄德兩國的立場取決於海上交戰的結果!在大英帝國的海軍取得優勢之前,它們是不會參加到我們一邊的。海軍大臣,你打算怎麼解決這個難題?”(未完待續)
第1300章 打沉還是打傷
“陛下,海軍部計劃用四艘全世界最強大的‘印度女皇’級主力艦去壓倒中國和法國的海軍。”
英國海軍大臣羅伯特。丘吉爾頗為自信地對女皇說“最晚到今年年底,‘印度女皇’號和‘雷米利斯’號就能竣工交付海軍,明年6月底前‘胡德’號和‘君王’號也可以竣工。屆時,大英帝國將擁有四艘14000噸級的超級主力艦!”
世界海軍強國的造船競賽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了。主要的參與者就是中英法三家——現下的世界也就是這三個世界帝國有財力也有需要發展大海軍。不過,在這三個海軍大國當中,海軍實力最強大的無疑還是以海權為立國根本的英國。雖然在美利堅帝國加入大英帝國後,英國已經成為了半個陸權國家。
可能是出於減輕財政負擔的目的,英國政府並沒有將美利堅帝國的陸軍併入英國陸軍,而是繼續保持著其的建制,作為美利堅帝國的財產同時也由美國人民交稅養兵——因為英國人民的反對,英美兩國現在只是共君,並沒有把日子過到一起,兩國的財政是完全的,龐大的美利堅帝國陸軍(有三十多萬常備軍)也是美國人自己在養。
但是美國海軍卻在10年前和英國皇家海軍合併了,對於將海軍視為生命的英國人而言,他們是不介意收編全世界所有的海軍的。更不介意為了保持海軍的優勢花光最後一個便士。
正是在這樣的決心和鉅額投資之下,英國人在這場海軍軍備競賽中一直處於領先的位置,至少在主力艦的噸位、防禦和火炮的口徑上面是這樣的。比如現在。中國的15000噸級主力艦還在設計,法國的13000噸的“法蘭西”剛剛安放龍骨。英國的四艘14000噸的“印度女皇”級就已經在海軍部的船廠裡秘密建造了兩年,很快就可以竣工交付了。
“陛下,‘印度女皇’級的空載排水量就高達14200噸,滿載排水量高達15500噸,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主力艦。”羅伯特。丘吉爾的臉上浮出興奮的表情,“而且‘印度女皇’號還擁有最強大的火力。由於採用了特殊設計的斜連炮臺,‘印度女皇’級的兩座旋轉炮臺都能指向船頭方向。同時可以用6門16英寸口徑的巨炮轟擊前方的對手。哪怕是中國人的‘大帝’級,捱上一發這樣的炮彈至少也是重創!至於他們的裝甲巡洋艦完全有可能被一發16英寸穿甲彈擊沉。因而海軍部認為,一旦四艘‘印度女皇’級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