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團團而坐,手裡或者捧著茶盞或者捏著小小的咖啡杯,正興致勃勃地聽著顧問大臣羅德里格斯描繪著“幣制改革”將會給大明商業帶來何等繁榮的未來。

“諸位,我想你們還沒有明白可兌付鈔票的出現將會給你們和整個明國商業界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機遇……”

“羅先生,這個鈔票的利益是朝廷的,是滙豐行的,同我普通商家有什麼關係?”潘仕成似乎不大賣羅德里格斯的賬,直接打斷了他的話。

“不不不,不是鈔票的利益,而是金融的利益,鈔票的發行將帶來整個明國金融業的繁榮,現在明國乃至整個南洋只有滙豐銀行一家夠分量的大銀行,而在歐洲,同樣的地盤上會有幾百家大大小小的銀行。”羅德里格斯笑著解釋道。

幾百家銀行?今天在座的除了十三行的老闆就是廣東幾個錢莊的老闆,如何聽不懂羅德里格斯的話中音?不過他一個小小的顧問說了可不算,因而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朱濟世。

朱濟世笑著點點頭“沒錯,朝廷將會很快制定《銀行法》,准許民間自辦銀行,而滙豐銀行則將逐步退出國內的存貸款業,將致力於為國內的民間銀行提供資金拆借和結算還有清算服務——根據《銀行法》的規定,所有在明國國內開展業務的非發鈔行,都必須將其吸納儲蓄的25上存滙豐銀行做為清算保證金。同時在這些銀行遇到週轉困難之時,滙豐銀行將會提供一定數量的再貸款。”

是的,滙豐銀行要變成大明王國事實上的中央銀行了……不過這家滙豐行可不是歷史上的滙豐行,它本來就是朱濟世佔6成股份,未來的王貴妃瑪麗亞。克萊門蒂娜佔3成股份的“王室銀行”,成為中央銀行自然是理所當然。不過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在滙豐銀行成為大明事實上的中央銀行後,就必須逐步退出普通的銀行業務,專注發鈔和金融調控。

這“必須”當然不是朱濟世嫌錢多,而是要“讓利”給廣東的豪商集團,換取他們對滙豐行紙鈔的鼎力支援。(未完待續。)

第351章 產業革命,金融為先

“王上,您的意思是滙豐行往後就不直接吸儲了?”

怡和行行主伍紹榮同幾個十三行的大老闆交換了下眼色,將信將疑地追問了句。

一個沒有任何官職爵位的商人,和皇帝老子圍著個圓桌子坐著,還敢當面提問,這樣的事情在滿清那邊可真是沒有人敢想象的。可在大明立憲議會這裡,“立憲委員”同國王當面交流已經漸漸被人們所接受,認為是朱大國王在虛心納諫了。

“滙豐行退出存貸款業務是有一個過程的,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朱濟世笑著回答,“第一步是諸位仿照滙豐行的規制組建民營銀行;第二步是滙豐行在國內堅持採取零利率吸儲,這樣便可以逐步退出民間存款市場;第三步是在國內滙豐行將不再向銀行業、錢莊業、保險業之外的工商企業直接發放貸款;第四步是滙豐行的國際業務和匯兌業務分離後成立一間獨立的滙豐國際商業銀行。”

“王上,除了滙豐行之外,其他銀行還能不能發鈔?”又一名十三行的行主提問。

“在大明國內,只有滙豐銀行擁有發鈔和鑄幣權。而外國銀行或政府所發行的貨幣只有經過滙豐銀行批准,才能在大明國內流通。”

發鈔鑄幣的權力當然要牢牢掌控在滙豐行之手,否則每間銀行都自發鈔票,這金融秩序還不得亂成鍋粥?

“錢莊發行的銀票呢?”

“不可用於流通,只能用於大額交易,而且所有的錢莊必須接受滙豐行監管。向滙豐行上存保證金。”

這一點倒也沒什麼。銀票本來就類似於後世的“承兌匯票”。大多用於商家之間的大買賣,拿著銀票下館子上青樓的事情只有後世的電視劇裡才有。而要求民間銀行、錢莊將所吸納存款的25%上存滙豐行,則是個聚斂民間金銀的巧辦法。

廣東的錢莊其實早就把一部分的現銀存進滙豐行了,可是朱明的地盤現在可不止廣東一省。兩湖閩贛還有蘭芳的地面上都有不少錢莊,如果《銀行法》頒佈之後再興起一批銀行的話,只怕能將五省一國地盤上沉澱在民間的大量金銀都吸收進來,其中的25%肯定是要超過一億五千萬銀元的!有這筆銀子做本,加上滙豐行自己的資本。怎麼都能支援3億元鈔票的發行。這麼多的金銀在手,再加上“五省一國”地盤上的銀行、錢莊一塊兒背書,滙豐行就不怕鈔票擠兌了。

而且以滙豐行為核心,建立起一個包括了全國銀行、錢莊在內的金融體系之後,也能保證這麼多鈔票能夠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