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能從俄羅斯和中亞奪取到大片土地,這些土地的價值也不能和溫暖溼潤的南方相比。就是授予士兵,他們都不一定肯要。
所以朱濟世在科舉改革上的態度就極為強硬,改革必須立即啟動!而且一步到位,沒有什麼過渡期。下面計程車紳如果想造反就請便,不想造反就該考試考試,考到28歲還不中就該幹嘛幹嘛去。大明朝給士紳當官的機會已經夠多的了,再考不上說明沒有當官的資格,何必再勉強呢?
在眼下的大明朝,往上爬的渠道又不是隻有考試當官一條!哪怕你們這些當地主的個個都去學周扒皮半夜雞叫呢?呃,半夜雞叫好歹也是在經營,對農業發展是有利的,也比捧著本書死讀要強百倍。
而羅香梅因為上次整頓後宮的事情吃了暗虧,所以現在也不敢和朱皇帝頂撞,見對方發了脾氣趕緊就柔聲細語地道“皇上,妾身明白您的苦心,既然皇上有把握,那妾身就不多言。明天是皇上和淑貴妃的大喜日子,現在已經不早了,皇上就早些休息,不要再操勞政務了,養足了精神明日好陪陪新人。”
朱濟世點頭“朕曉得了,科舉改革再急,也等得起這幾日……”
羅香梅似乎放了些心,接著就告退了。明天就“大婚”,因為是納妃子,所以該由皇后主持,可是一大堆的繁文縟節,還要起個什麼御所,宮裡面也是好一番的佈置,羅香梅里裡外外忙碌了幾個月,弄得人都清減了,還好明天事情就完了,接下去該好好休息一陣子了。過一陣子還得想辦法讓朱皇帝給自己修個離宮,要和瑪麗亞堡和紫金山御所一樣大,要不然就太吃虧了……
朱濟世的內心卻有煩躁,雖然天色已晚,卻不想上床去睡覺,信步出了東暖閣,天空中佈滿了烏雲,不見星辰明月,更讓朱濟世有些鬱郁,心想這烏雲好比是中國的科舉制度,將整個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都掩住了,如果不能掃除這烏雲,大明的國本終究是不鞏固。現在畢竟不是把智士關進籠子的時代了!
思緒正發散間,瑪麗亞。克萊門蒂娜走了過來“德川齊昭求見。”
朱濟世的女人雖多,但最寵的還是瑪麗亞。克萊門蒂娜這匹大洋馬,這乾清宮是他們倆在紫禁城內的同居之所。同時,瑪麗亞還時不時客串一下宮廷女官和女秘書的工作,今天德川齊昭求見的訊息就是由她帶來的。
德川齊昭是日本駐大明大使,同時也大明的國戚,在應天府倒是極受人尊敬,而且他本人還是個儒學大師(水戶藩的儒學興盛),所以和林則徐、駱秉章、潘曾綬這些大儒的關係不錯。而他今晚進宮,居然也和傳說中將要舉行的大明東南八省科舉有關係。
在西暖閣僻靜的書房裡,朱濟世聽了德川齊昭的提議,一下就站了起來“什麼?你想讓淑宮的家臣參加大明的科舉考試?還想讓他們報考大明的書院和大學?”
第622章 日本科舉?
“皇帝陛下,在淑宮殿下的家臣當中,有不少人是學習過朱子學的。在日本,朱子學被視為正學,幕府每三年舉行一次名為學問吟味的考試,以選拔幕府臣僚,凡是幕府旗本、御駕入子弟皆可參加。另外,幕府還建有以傳授朱子學為主的昌平坂學問所,在日本的許多藩,也有一些類似的學校在傳播朱子學。可以說,日本的儒學興盛僅次於中華、朝鮮和越南。”
德川齊昭侃侃而談。似乎對日本儒學的傳播頗為自傲,因為日本儒學最大的倡導者就是德川齊昭的水戶藩。
“學問吟味?”朱濟世心說,“這個中國科舉牢籠智士,把一國的精英都忽悠傻了,日本科舉怎麼就沒有起到同樣的作用呢?”
“皇上,可以讓淑宮的家臣參加科舉考試嗎?”德川齊昭追問。
“參加考試沒有問題,可是……你要朕為他們安排官職嗎?這可有些困難。”
“難道陛下不需要為這些人安排官職嗎?現在淑宮殿下有近兩萬名家臣,都是普通的‘士’,沒有上下尊卑,如此很難進行管理。”
“朕竟然忽略了。”朱濟世按了按太陽穴,笑道,“那就讓他們參加大明的科舉,文舉、武舉都可以去考,也可以同時參考,按照科舉成績決定上下尊卑。權大納言,朕打算將淑子的家臣以百人一隊,五隊一營的方式編成400營,隊長、營長,皆由文舉、武舉雙優者擔當,如何啊?”
“甚好。”齊昭又道,“另外。在下希望能讓幕府派人考察大明的這次科舉改革,為今後在日本全面實行科舉制度作準備。”
“日本要全面實行科舉制度?”朱皇帝低吟道,“哦,是在公武合體之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