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再留一個師的錦衣近衛軍保衛宮廷,近衛軍可以出動25000人。”
劉炯掰著手指頭開始計算可以動用的兵力“還有75000人,總參謀部建議在漠南蒙古招募20000人,從陸軍各軍中挑選35000人,從陛下的日本家臣和日本本土招募20000人。”
朱濟世搖了搖頭“蒙古人就算了,現在不是成吉思汗的時代了,蒙古人信黃教信傻了,練不出來的……招募5000人當馬伕和騎兵教官吧。日本武士多招募一些,起碼招足40000人!”
第645章 大明的武士刀 上
“招40000日本武士是不是太多了?皇上就不要忘了李唐的教訓!”
提出反對意見的左宗棠,他道“日人終非我族人,其心必異,皇上當慎用其勇。而且日人是海島民族,不適應西北氣候,也不善馬戰,用之未必能收奇效。”
左宗棠當然不會知道在另一個時空日本人對中國構成了多大的傷害,他現在反對朱濟世過多使用日本兵則是出於安史之亂的教訓。
不過朱濟世卻另有打算。武士毫無疑問是日本社會的棟樑,根據朱濟世所掌握的資料,目前擁有俸祿的日本武士在四十萬到四十五萬,而沒有俸祿的武士、浪人還要多於這個數字,使得日本武士的總數在一百萬人左右。不過這百萬武士也不是人人都有棟樑之材。真正能支撐日本社會進步的武士是不會超過二十萬人的,因而要削弱日本,不是殺掉他們幾個所謂維新精英就能解決問題的。但是如果有十萬以上的武士精英在未來的戰爭中陣亡,那日本社會進步的動力就會大大減少了!
所以這一次將招募日本武士的人數定在四萬還只是一個開始,最理想的情況是將日本拖入未來的對俄戰爭,讓幕府把他們曾經打敗俄國人的精兵派遣去西線戰場!要知道,培養一個活著的日本武士替代一個死了的日本武士,最起碼得二十年!
不過這些話,朱皇帝是不會對左宗棠說的。他笑了笑道“左相,你多慮了,朕不會學唐明皇的,日人只是作為傭兵編入遠征軍,不會獲得大明軍籍,更沒有在軍中升遷的資格。而且用日兵的代價要低於用明兵,首先咱們不用給日兵分田,用四萬日兵就能節省160萬畝地;其次日兵的軍餉要求低。即使在戰時,平均一個日兵的薪餉菜金開支也不會超過每月6元,四萬日兵就是24萬元一個月;其三日兵如果陣亡,朝廷不必發給多少撫卹。他們都是朕的家臣,只要讓他們家中的少年頂替成為家臣,再給個百十元錢就可以了。
至於水土不服根本不是問題,有朕發明的萬憂解(新增了少量h洛因),這些年軍中已經很少有人因為水土不服患病的了。至於日人不善馬戰就更不是問題了,朕問過奧雲塔娜了,蒙古跑馬跑的好的,都是小個子……體重輕嘛,這些日本小個子正合適。而且將來的馬戰不用長槍馬槊,朕打算讓他們使用柯爾特手槍。日本武士多不畏死。所以敢將敵人放近了打。”
這番分析,左宗棠等人都不大認同,他們也滿心不願在軍中過多使用日人,所以都沉默表示反對。
朱濟世知道自己很難說服他們,乾脆使用了乾綱獨斷的大權。重申了自己的決斷,然後便讓左宗棠等人告退。
“瑪麗亞,朕要去紫金山御所,你、明子還有奧雲塔娜和朕一起去,再讓明子帶上長吉郎,讓淑子女王也見見這個孩子。”
紫金山御所是淑子女王的居所,她和朱濟世成婚後只在紫禁城住了一個晚上。然後就移居到了紫金山御所,沒有再回過紫禁城。而長吉郎是個幾個月大的男嬰,是德川家慶的兒子,母親是於琴之方,朱濟世和德川明子則是長吉郎的養父母。於琴之方在做完月子後就已經回了日本,這個男嬰便由德川明子親自照顧。朱皇帝也時常關心他的健康——他可是未來德川宗家的家督。多半還能成為日本的統治者,朱皇帝自然不能讓他死在中國了。在朱濟世和德川明子的關心照料之下,長吉郎倒是長得非常健康,才2個月大,體重已經超過了11斤。
順便一提。朱濟世已經在實驗室中配製出了少量的百息浪多(磺胺類抗菌藥)和青黴素,足可以在關鍵時刻救一下急了。所以他本人的十一個孩子(六個兒子五個女兒,還好這個時代沒有計生委,要不朱大皇帝非給罰破產了)全都非常健康。
……
已經成為貴妃的淑子這些日子的生活優渥而空虛。大明皇帝非常英俊,但是隻陪了她一個晚上,還沒有發生肌膚之親。淑子知道皇帝是個非常健壯的男子,有十一個孩子,在那方面絕對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