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5部分

來也沒多少人知道,但是這十年來在敏東王的推動下,緬人東籲王朝出賣永曆而和大明結下死仇,以及永曆之後的朱濟世要殺光緬人為祖宗報仇這兩件事情已經無人不知。

“打地盤容易,要治理好就難了。”左宗棠還是固執己見,“需得有一能臣走一趟阿瓦去輔佐大理王治國。”

“誰去?”朱濟世思索了一下,反問道,“除了妙香高原的人物,還有誰知道大理國的事情?朝廷當中的能臣過去管什麼用?大理國的事情還是交給妙香四侯去弄吧。”

大理國的問題其實就是緬漢衝突——當然,這個“漢”其實大多是後世被稱為“傣族”的這個民族,包括阿薩姆人、暹羅人還有妙香高原的居民,都是傣族的分支。而傣族和緬族為了爭奪中南半島上的生存空間打打殺殺總有上千年,早就是血海深仇了。現在朱濟世採取了漢化傣族的政策,自然也接下了傣族和緬族的仇恨。再加上一個咒水之難,的確是有點麻煩。

而在如何調解“傣緬矛盾”的問題上,朱濟世的策略和左宗棠以及一部分內閣高官是完全不同,他不會用各打五十大板的辦法和稀泥就如歷史上左宗棠在西北迴亂中那樣。

當然,緬人也不是西北迴眾,他們沒那麼好鬥。但是這個稀泥就算要和,也只能由大理的地頭蛇去和。大明朝廷沒有必要去為了緬人強壓一直追隨自己並且已經完全漢化的妙香高原上的居民。而且他們作為勝利者,是有權在富庶的緬甸平原地區獲得生存空間的……這才是大理國內緬漢(傣)鬥爭的關鍵!

“大理國事不必多說了,朝中早就有了定論,我大明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追隨著吃虧!”朱濟世頓了一下,看著蘇嚴法,“嚴法,你也準備一下,儘早動身去大理吧,出發之前再到溫泉宮來和樸雅卡道個別吧。”(未完待續。。)

第1382章 又是一個胡安?

只要稍通兵事,就知道大理國王朱國衛這一次的進兵速度有多麼驚人,或者說是有多麼冒進——不過冒進並不等於失敗。

雖然西南方面軍司令部將整個南路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劉永福,但是這位自以為是胡安第二的年輕國王,還是毫無顧忌的“奪取”了兵權,然後也不等吳長慶指揮的第18山地軍主力抵達瑞保,就指揮他麾下的大理陸軍部隊一路輕裝疾馳——從瑞保到那加丘陵東麓的古靈廟有255公里之遙,朱國衛和羅安閣指揮的20000大軍花了不到5天就全部走完,而且還在路上和緬軍殿後部隊打了大小十餘戰洗劫了好幾十個沒有被緬人自己變成焦土的村落。終於在古靈廟追上了同樣一路狂奔撤退的緬甸國王敏東和太子錫袍率領的緬軍主力。

而大理軍如此迅速的行軍也大大出乎了敏東和錫袍兩父子的預料,他們這一路逃竄的速度也算是快的,本來估算著總能爭取到10天左右的休整和部署防禦的時間——他們早中國人兩天離開阿瓦,一路上還留下不少部隊殿後和搞破壞,想來總能遲滯一下追兵。

根據英國人的命令,他們要在古靈廟佈防,等待英帕爾開來的英軍主力然後和中國人打一場會戰。正因為如此,緬軍才會一路後退到白靈廟才停下腳步。跑了三百多公里之後,這支為數三萬餘人的軍隊,也已經人困馬乏。敏東和錫袍兩父子的軍隊可不是輕裝,還帶著許多財物和家眷。不過23天走了超過350公里。已經到了極限。

所以抵達古靈廟後。敏東王和錫袍也沒有立即命令部隊佈防,而是拿出了提前儲存在古靈廟(古靈廟是緬軍很早就預備下的退路,因而儲備了不少物資)的食物和美酒犒勞一路跟隨的官兵——這些緬軍並不是近代歐式軍隊,而是半新式軍隊,有點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湘淮軍,使用的是洋槍洋炮,組織訓練和軍官都是老一套。當然不及新式軍隊那麼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了,如果不好好犒勞休整一下。誰知道會不會鬧出兵變?敏東、錫袍還有其他一些緬甸王國的大人物,也都聚在一起痛飲了一番。

喝得當然是悶酒,雖然印度軍總司令威爾。海明在不久之前視察下緬甸的時候,曾經在仰光向敏東王保證,只要他能在那加丘陵堅持,英屬印度總督府就會每個月支付10萬盧比給他,還會源源不斷提供武器裝備,同時還保證他的家人在加爾各答繼續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再怎麼富裕,總不能和一國之君相比吧?這些緬甸的大人物心裡面自然是萬分不痛快,這酒也就越喝越悶。一直喝到了第二天凌晨。

“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再回曼德勒皇宮啊!”敏東王由衷的嘆著。

一聲巨大的轟鳴聲,陡然響起。把敏東的哀嘆全然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