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守的樣子,是想把我們放進孟加拉平原吧?”
“該是如此吧?也不知道威爾。海明在打什麼主意!”
“會不會是後退決戰,他要集中兵力在孟加拉平原與我決戰?”
“可能性很大,威爾。海明很可能會以一部固守吉大港,阻擋住暹羅軍和第17山地軍,再集中主力於我會戰與孟加拉平原。不過我軍有10萬精銳,彈藥足夠支撐半個月,海明除非集結30萬大軍,否則不可能將我擊敗。”
吳長慶和朱國衛也不是傻瓜,自然已經看出威爾。海明在誘敵深入了。但是兩人的言語之中卻沒有多少擔心,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10萬大軍極有信心。而且也看不大上英印軍的戰鬥力。另外,“印度王公大起義”的承諾也給吳長慶和朱國衛吃了定心丸,有印度地頭蛇的支援,他們可不怕在印度和英國人周旋。
“就算有30萬大軍又如何?不跟他們擺開來打就是了,可以用運動戰與之周旋,孟加拉平原可不缺糧食,這裡可是印度人的地盤,威爾。海明難不成還敢在這裡打焦土戰?”
“肯定不敢,他要那樣幹了就是把原本中立的印度人也逼到我們一邊了。再說了,賈木納河以西的孟加拉平原至少有兩三千萬人口,威爾。海明能殺多少?”
“就是,他能殺多少!”朱國衛冷冷一笑,“他要能把孟加拉這裡的兩三千萬人都屠乾淨了,我就敗了也值!”
吳長慶一愣,他不知道朱濟世一直很忌憚印度的人口,3。5億印度人雖然還不到7。5億中國人的一半,但這也讓朱濟世對這片土地敬而遠之了——朱皇帝雖然不介意擔當馬拉塔帝國的皇帝,但絕對不會把馬拉塔帝國視為諸夏之一!他對英屬印度的野心,就到東輝王國為止了。
對於朱國衛的話,吳長慶並沒有細想,只是揮揮手道“就是敗了也不怕,大不了退往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和鄭侯爺會師,十二萬大軍依託喜馬拉雅山南坡和不丹國,怎麼會不至於大敗。”
“對,大不了退往喜馬拉雅山!”
……
達卡,巴拉?卡特拉宮。
“我們就在這裡,梅克那河擋住他們!”
剛剛從梅克那河沿線陣地視察回來的威爾。海明正在向印度軍的幾個集團軍、軍級主官交代著任務。
“上將,擋住他們沒有問題。”一個看起來非常瘦削的五十多歲的英國將軍擰著眉頭道,“我們已經集中了40萬人,而敵人肯定不會超過15萬,所以我很懷疑他們會不顧一切地往我們的防線上撞!”
“實際上他們不會!”威爾。海明搖搖頭,“固守梅克那河防線只是一個開始,在將華軍阻擋之後,我們還有一系列的戰術機動要做,此戰的難點不是將華軍擊退趕回英帕爾,而是把他們包圍在梅克那河、蘇唐江、達努江和加爾尼河之間。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還必須冒一定的風險,我們必須將軍隊拆成四到五個叢集,在梅克那河以西的平原上進行運動戰和陣地戰,最後利用幾條江河將敵人圍堵住。”(未完待續。。)
第1390章 消耗品
槍聲炮聲在山谷裡面迴盪,彈雨劃空而過,在空中發出了連成一片的呼嘯聲音。
朱國衛舉著望遠鏡,背靠一顆大樹,死死的看著對面的攻守狀況。
原本以為會順利進入孟加拉平原的大明印度方面軍北路軍在一個名叫錫爾赫特的山區小城被阻擋住了。這裡是從那加山區通往孟加拉平原的最後一道關口,自英帕爾一路後退的英印軍,居然在這裡停止後撤,擺開來和明軍決戰了!
在錫爾赫特城的正面,扼守住大路的山地上,已經構築了土木工事還設定了障礙,而且看上去相當完整龐大和堅固,顯然不是草草構建的,顯然是預先佈置的預設陣地!不過在朱國衛看來,這樣的陣地也不是牢不可破的,而且根據情報,駐守在錫爾赫特的就是從英帕爾一路退出來的英印軍英帕爾集團軍,總兵力不過50000,只有朱國衛的北路軍的一半,實在沒有理由不戰——而且這裡距離東輝國太近,如果繞過去的話,他們萬一反攻回東輝國奪下英帕爾,那樂子可就大了。
不過,英印軍這一次表現出來的抵抗意志,還是讓朱國衛稍有些意外——他們並沒有一觸即潰!
一個個印軍前沿陣地被華軍的炮火淹沒,而後是大隊大隊的明軍、大理軍官兵如潮水一樣拍擊而上。但是隻要逼近工事,就會遭到印軍的炮火、步槍和機關槍的聯合火力壓制。華軍的迫擊炮彈雖然雨點一樣打過去,但是卻沒有之前的奇效了——原來印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