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知,同英夷一戰更是把臉丟到西洋去了,如果不趕緊練成一支精兵,將來再有西夷來犯,大清朝要如何對付? 穆彰阿卻搖了搖頭,道“練兵選將也需緩行,西夷兵強,首在械精,國朝的大刀長矛,終究不是西洋槍炮的對手。因而欲練精兵,必先把造槍鑄炮之法學到手……” “穆相,法夷已經答應傳授了。”耆英笑著提醒道。 “這個不能急。”穆彰阿又重複了一遍“不急”,說道“法夷傳授造槍鑄炮之法是好意,我國朝豈能沒有表示?而這造槍鑄炮之法又幹系重大,必須由內務府選派能工巧匠去和法夷學習,學會之後,再回北京開辦槍炮工房……這內務府是怎麼辦事兒的,介春老弟想必是知道的吧?” 耆英摸了摸鬍鬚,低聲道“廣東佛山素來是冶鐵重鎮,能工巧匠頗多,上一回英夷來犯之時,還鑄造過一位八千斤的大將軍。” 八千斤的大將軍指一門八千斤重的大炮。這個時代西洋的冶金工業也就那麼回事兒,轉爐鋼還沒有發明,坩堝鍊鋼的工藝難度不高,一學就會,至於西洋鑄造之法也不比中國先進多少,如果讓法國人的技工去佛山帶徒弟,要不了幾年,佛山的槍炮就能不亞於洋貨了。 “介春啊,這西洋槍炮之犀利,可非土炮可比!如果被民間工匠所掌握,這天下還能有寧日?” 耆英頓悟,拍了拍額頭道“一時糊塗,一時糊塗,若不是穆相提點,面君的時候就要說錯話了。這西夷造槍鑄炮之法,必須由內務府牢牢掌握!這西法所練的精兵,也必須是八旗精銳!” 聽到這話,曾國藩心裡面卻是一聲長嘆,內務府的一個雞蛋都敢要道光皇帝幾十兩銀子,補個龍袍都是幾千兩上萬兩的開銷!要是讓他們來造槍鑄炮,這槍炮還不得天價?至於這八旗精銳……這個西法之兵,不練也罷!
第104章 穩定壓倒一切 下
新書,,,求三江票 “穆相,國朝還是有銀子的。”耆英似乎還不死心,試探著道“收錢的路子其實還是很多的,前幾年和英國鬼子開仗的時候,光是廣州商賈的捐納就有幾百萬兩銀子,眼下籌集賠款的銀子大多也由廣東來出。如果江南、湖廣、四川也能攤派一點,怕是幾千萬兩銀子也籌得出來。” 這話的確不錯,眼下的大清朝還是很有錢的!雖然打了一場鴉片戰爭,近二三十年來大量的白銀因為鴉片貿易外流,但還沒有傷及根本。不過清朝的行政效率太低,對國家財富的掌握也非常粗疏。雖然整個國家的國民收入不會比英國差太多,但是財政收入卻只有英國六分之一強——英國是9000萬英鎊,清朝大約是1500萬英鎊。然而清朝的財政如果要動用一些特殊手段的話,還是可以籌集到許多銀子的,以往每遇大規模的國內外戰爭,清朝政府都會動用特殊手段壓榨民間財富,每每總能籌集到鉅款。 “朝廷拿到幾千萬兩,民間怕是要出一億幾千萬兩啊!今上仁厚,不忍如此盤剝民脂民膏。”穆彰阿只是緩緩地搖頭,“而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萬一激起民變,再來一次白蓮教之禍,國朝恐怕承受不起啊!” 這算什麼道理?少花錢讓漢人去辦事吧,怕漢人不可靠;多花錢讓內務府去造槍炮再練八旗兵吧,又怕颳得太兇老百姓承受不了揭竿而起!難道這大清朝就只能乾等著西夷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上門來? “所以這洋務雖然要辦,卻要慢慢施行,事緩則圓,欲速則不達。林少穆當日就是太過急切了,所以才有英夷犯邊之禍。” 穆彰阿捻著鬍子,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似乎對林則徐的嚴禁鴉片頗為不滿。沉默了好一陣,穆彰阿才接著道“老夫在朝為政多年,心得就是一個穩字,無論何時何事,都必須先求穩,再論其他,洋務之事也是一樣的。” 他加重了語氣,話語像是錘子,一下下敲打在耆英和白斯文的心頭上,“今上御極二十五年,已經到了求穩的時候了,誰也不能壞了天下無事的太平局面!” 到得此刻,耆英和白斯文都已經明白來日面君之時該說些什麼話了。總之就是要強調天下太平,四方無事。西夷遠隔數萬裡,只能偶爾為禍,小心防備即可,洋務練兵之事,則需緩緩推進,以求萬全…… 而此時,朱濟世已經行了萬里海路,繞過非洲大陸,抵達了英屬印度的首都加爾各答。 在海上漂了幾個月後,又一將雙腳放在無比堅實的大地之上,朱濟世臉上卻沒有一絲笑意,反而眉目深鎖,還不時在微微搖頭。 讓朱濟世原本的好心情蕩然無存的,是加爾各答港口碼頭上堆放得滿滿當當的印度鴉片!加爾各答,正是英國——印度——中國大三角貿易的中段,從歐洲運來的貨物,無論是紡織品、鋼材、西藥還是洋酒,都能在這裡找到買家,印度的市場同樣極為廣闊。而從印度輸往中國的貨物,卻只有一樣東西,就是鴉片! 說來也巧,剛一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