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而廣東所盛產的,就是鐵器、瓷器、茶業、絲綢等物。而廣東所缺乏的則是米糧、棉花、羊毛、機器、黃銅……而這些東西在印度、在南洋、在澳大利亞都是盛產之物。完全可以透過貿易取得。不必強要廣東自產。
另外。廣東的人口其實也是過剩的。因而自明末起,廣東人就有下南洋謀生的傳統。如今南洋的蘭芳大公國就是下南洋的廣東人所立,而在南洋其他地方,廣東人、福建人也是極多的。現在十三行出口到南洋的瓷器、布匹、鐵器、漆器、茶業等物。主要都是賣給他們的。所以閩粵之民下南洋謀生,大明朝廷不僅不能禁止,而且還要鼓勵,要承認他們為僑居外國的大明之民,應該在南洋各地建立使館,向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保護和支援。如有可能,還應該同西洋各國簽訂保護僑民的條約,使我大明之民在海外也能安居樂業。”
向南洋輸出人口,其實也是朱濟世的既定政策。是介於移民和殖民之間的一種模糊政策。這南洋就在中國的嘴邊兒。讓西洋人搶了先實在是令人扼腕。不過眼下大明初立,還沒有用炮艦軍隊把西洋殖民者從南洋驅逐的力量。所以只能先用輸出人口的辦法搞“柔性殖民”了,等到將來有了實力,或者動武,或者比人頭。都能把洋人的勢力驅走……
不過這個想法現在只能埋藏在心底,就連左宗棠都不能告訴,更別說十三行的這些“買辦”資產階級了——萬一走漏了風聲,引起了西洋各國的警惕可就不好弄了。
“王上,這蘭芳大公國是不是應該設法併入我大明啊?”左宗棠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明白朱濟世的話,只見他捋著鬍子思索半晌,突然將話題扯到蘭芳大公國上去了。
“這蘭芳……”朱濟世心中苦笑,自己何嘗不想讓蘭芳同大明合併?可是英國人那關怎麼過?現在的大英帝國還如日中天呢,能不得罪最好別得罪。“這蘭芳和大明是共君之國,合二為一的時機並不成熟。”
“但是蘭芳的朝廷和大明朝廷卻互不統屬,將來難免要生嫌隙,如果王上有意殖民蘭芳,以增大明國力,最好將蘭芳朝廷置於大明朝廷管轄之下。特別是蘭芳不應該有獨立的陸海軍,否則來日恐有藩鎮之禍……”
大一統向來為國人所推崇,左宗棠自不例外。蘭芳國在他眼裡不過是大明的行省,派一個總督或是巡撫去治理是最恰當的。現在蘭芳有自己的朝廷和軍隊,而且蘭芳公位繼承人和大明王位繼承人還不是一個人,將來難保不出現第二次靖難之役啊!
所以左宗棠一直想找機會向朱濟世進言,將潛在的禍患消滅在萌芽之中,今天朱濟世既然提及了殖民南洋的事情,左宗棠就乘機進諫了。
聽了左宗棠的這話,朱濟世呵呵輕笑道“此事我已經考慮許久,既然軍師提及,就不妨說來給軍師聽聽。眼下蘭芳和大明合併的條件不大成熟,我打算先設立一個總督府來治理蘭芳,總督府直接向我負責,總督府的財政盈餘上繳王宮內庫,再由王宮下撥給財政部。
而蘭芳的陸軍一律改編入明軍序列,改成大明陸軍蘭芳軍團,軍團長和各級軍官皆由大明大元帥府任命。”
眼下的蘭芳華人都自認為“中華之民”的,之前認同滿清中央,現在大明覆國,自然將自己當成大明子民了。所以取消蘭芳大公國政府,改立總督府的事情,不會在蘭芳國內產生任何反彈,倒是英國人會不會提出異議就很不好說了。
……
“設立蘭芳總督府?這是要為蘭明合併做準備嗎?”
聽朱濟世說起此事,大明朝廷的總顧問羅伯特。丘吉爾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大英帝國在蘭芳的利益只能用微不足道來形容,即便蘭明合併也不會有多少損失,所以並不是不能接受。只是朱濟世現在同大英帝國日漸離心的態度,實在讓他有些擔心。
“傑森,你先是在鴉片問題上採取了違反帝國利益的政策,現在又想將大英帝國保護下的蘭芳合併到明國的版圖當中,這會讓我們非常為難的。”
這“我們”自然是指對朱濟世比較友好的英國大人物了。持這種態度的人在英國本土還是有不少的,但是在香港和南洋就不大多了。
“傑森,你難道就不能在鴉片問題上做出一些讓步嗎?”說話的是威爾。海明,他在廣州“光復”後去了一趟香港,同自己的老丈人戴維斯爵士進行了一番密談,剛剛才回到廣州。“顛地和馬地臣已經啟程回英國了,他們很有可能對英國高層進行遊說,促使他們採取敵視明國支援清國的政策。”
朱濟世堅決地搖了搖頭,目光炯炯地看著丘胖子,“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