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是大發明家和大資本家的愛迪生先生就和卡斯蒂斯。李上將並肩站在一起,看到自己公司設計生產的“拼裝船”被火車運過來,托馬斯。愛迪生忍不住露出了滿臉的笑容。右手握著拳用力敲了一下左手,“上將,我們的拼裝鐵船運上來啦!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的工人能裝配好1000艘200噸載重噸的駁船和100艘蒸汽拖船。”
托馬斯。愛迪生說的“載重噸”和排水量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指這些內河駁船所能裝載的貨物重量。1000艘200噸載重噸的駁船,一次可以裝運整整20萬噸貨物!如果換成馬車,至少要20萬輛!而拖拽20萬輛馬車所需的騾馬每日的消耗又是一個天文數字,可不是拖船消耗的煤炭可比的。因此有了這1000條載重駁船,上百萬美軍在堪薩斯城周圍作戰的後勤,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一個月太久了。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卡斯蒂斯。李上將一擺手,“最多給你三個星期。而且兩個星期內就要20艘拖船和200艘駁船。”
“好吧,我們一定完成任務,就是不睡覺也要完成任務。”托馬斯。愛迪生盤算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下來了。現在是決定黃種民族和白種民族生存空間的戰爭啊,大家都應該全力以赴——這個道理工人們也是明白的,不行的話再給點加班費,就是不睡覺也要把船隻拼裝好了。早一天完成,就能早一天讓大軍西進,聽說現在北線已經打得非常激烈了,早一天讓南線的大軍上去,就多一分勝算啊!
……
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城。
和太平洋鎮幾乎同樣的場面,也在這裡上演著。奧馬哈城在上一次的密蘇里河——堪薩斯城大會戰中就是重要的後勤轉運中心,那個讓無數美國人和英國人含恨的康瑟爾布拉夫斯突出部,就在密蘇里河對岸。在那次大會戰結束後,東華的工兵同樣將鐵路浮橋架設在了密蘇里河上,鐵路更是一路鋪到了幾百裡外的得梅因(其實也沒有多少工程量,因為得梅因本就有鐵路直通康瑟爾布拉夫斯,工兵只是將之改造修復)。
在密蘇里河——堪薩斯城大會戰結束後,奧馬哈城和對岸的康瑟爾布拉夫斯依舊是華軍佈防的重點,整整一個集團軍的兵力長期駐守在此,奧馬哈城內的倉庫、車站和密蘇里河上的浮橋,都被不斷加以擴建,預備在下一次大決戰中再次發揮作用。現在,就是它們再次煥發活力的時候了!
彈藥、糧食、罐頭、軍用乾糧、軍服、雨衣、槍支零件、擦槍油、飼料……各種各樣想得到想不到的物資,流水一樣從火車車廂上面解除安裝下來。由已經眼睛熬得通紅的後勤軍官粗略點數就運進倉庫。而在倉庫外面,早就有成群結隊的大車騾馬卡車在等候將這些物資分發運下去。前線作戰的數十萬官兵,在消耗著大量的物資,維持著他們的攻勢。還有大隊大隊全副武裝的官兵,也乘著火車從南面堪薩斯城的周圍,源源不斷的開來。
上百萬大軍跨越幾百公里的調動,當然不能單靠步行開進了。發生在北美的這場大戰,幾乎都是在鐵路和河流沿線展開的,也正是因為北美中部發達的鐵路和水運,才讓戰爭的規模變得如此浩大!當然,大明、東華、不列顛——美利堅帝國、英國還有墨西哥這些國家的工業機器,同樣也是這場戰爭的必要因素,這場近乎於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在大量的消耗青年活生生的生命的時候,也在流水一樣消耗著物資和金錢!
換做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的世界,是絕對無力支撐幾百萬人以這樣的彈藥和物資消耗烈度進行戰爭的。從某種角度來說,在戰爭爆發前的“金色十年”,就成了世界戰爭的準備期!
韓四的指揮部就設在距離奧馬哈火車站不遠的一所廢棄的豪華住宅裡面,巨幅的軍用地圖就掛在原來的大廳裡面,足有兩人高。地圖上面紅色和藍色的箭頭標誌的密密麻麻,代表各個團以上單位的戰術小旗,在得梅因周圍激烈的對峙著。在地圖上面,幾乎都能嗅出那無比激烈的戰火。
“韓帥,現在整個得梅因戰場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反覆包圍戰。最裡面是我們的第十二集團軍,據守得梅因城,外圍已經全部放棄,全軍退縮到得梅因河兩岸的核心防禦圈進行固守,那裡有依託得梅因市區的堅固建築物和得梅因河精心修建的工事,絕對能稱得上是易守難攻。
在美軍包圍圈外圍,我們的部隊又試圖建立一個更大的包圍網,第一集團進佔丹尼森,第二集團軍進佔得梅因河上游的布恩,第三集團軍佔據布恩上游的道奇堡一帶,三個集團軍形成品字形佈局。另外,第五集團軍和第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