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7部分

口,也由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約2。8億急劇減少到了1。4億左右!而在離開農村的超過2。2億(考慮人口增長的因素)人口中,移居他國和新土地者大約有1。2億人,餘下的近1億人全都湧入了城鎮,也讓大明漢地的城鎮化(大明帝國的城鎮人口的標準是居住在城市或人口超過1000的城鎮,不直接從事農林漁牧業生產的人口)率從戰前的約32%一舉突破了60%以上!

這種超高速度的城鎮化,也給大明漢地的各大城市帶去了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的同時,也讓貧困在一段時間內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根據大明內閣內政部的統計,截止1899年6月,光是大明漢地18省的不到200座大中型城市當中,就居住著近1。8億人。

而其中90%以上的居民……很遺憾,都屬於無產階級的光榮一員!和早些年的英國差不多,由於人口湧入城市的速度遠遠高於工商業增長的速度,因而就業機會並沒有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增長。

大約從1880年開始,大明帝國城市的勞動力市場開始出現過剩,而勞動力過剩造成的後果自然是工資水平的長期地位徘徊和失業率高居不下——雖然在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闊的海外市場的多重因素下,大明資本家們的口袋日益豐盈,但是他們開給工人的工資卻是二十年如一日的零增長。

在19世紀的最後幾年裡,在上海、應天、廣州、武漢這樣的大明漢地大城市中,貧民窟(排屋區)的面積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