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考慮到了諸子百家的聖賢,所以才會決定將五方聖獸送上聖位,即便是有些危險,畢竟他的記憶中,只有三清等幾位才是正統聖人,其他的都不清數是不是真正的聖人,畢竟有時候是傳言,即便是孔子被稱為聖人,在沈龍的印象中,他也不如老子。
不過當看到混沌魔神之後,這種心思得到改觀,之後又接觸了第二批侵略的混沌魔神,已經拓寬了眼界,混沌之中,強者無數,自己也不過第三級修道者,即便是聖人也不過是第三級修道者,集齊一百位又有何難?
在鬼谷中轉了一番,留下一點東西,然後出了鬼谷,遊玩了另外的地方,記憶中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還有一些道場,沈龍都一一走訪。
還走了一些名勝,主要是為了瞭解風土人情,與微妙中觀看大千,等待著,等待著百家爭鳴的到來,沈龍抬頭看著虛空,快了,大哥二姐。。。。。。
在這個時候,諸天外界,恆沙無量,無數個故事在進行,一場思想的風暴慢慢的張開,起先不起眼,隨後越來越大,掀起一個龍捲風暴。
在外人看來,這諸天萬界這一次變革已經很大了,但是在沈龍這些大能看來,這才是開始,諸天萬界的一切,都只是積累,不斷地積累,當無量世界中都承認了這些思想,那個時候諸子百家的機遇將會成熟,一舉定下乾坤,立言而成一家。
此時不過是準備階段。
諸天萬界,田園世界
在無量恆沙世界中,這是一個不起眼的世界,不過卻呈現欣欣向榮的感覺,一個宇宙,好比現在的洪荒宇宙,有生滅變化,有進化與毀滅,對於一個小世界來說,也是一樣的,在特定的條件下,世界可以進化。
這個條件很大的部分都是在人身上,天人永恆,這個世界中的生靈若是變得強大了,可以帶動世界的進化。
此時的世界就在這種條件之下,這個世界中的生靈,主要是人族,已經開始了思想的碰撞,思想的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促進世界的進步。
這裡也有一個朝堂,叫做周朝,以農耕為主的國家,不過國家貴族與平民只見的矛盾分化,周朝皇帝無解,這時,周朝民間出現一位智者。
他叫“許”,依照上古記載,再根據實際,走訪各地,細緻觀察,著書“農事”,依照這書中的知識,皇帝推廣全國,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三成,緩解了矛盾的升級。
之後,又有一位自稱“班”的人出現,此人善於機關之術,他著手改良了農事工具,減輕了農事負擔,發明了水車,改良的灌溉。
再後來,朝堂之中出現一位人才,名叫“慎”,他主張變法,貴族階級和貧民的矛盾不過是緩解而已,隱患依舊,他提議皇帝變法,明確確立各項法規,確定各種刑罰,提倡以刑法治國,廢除貴族制度,這樣貴族與貧民都在法律的約束之下,方能是四海平安。
之後,又有一人。。。。。。(。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四卷:巫妖時代 第十二章:混沌中的世界 (求訂閱)
以法治國,“慎”徹底變法,思想就是將法律當做至高規矩,提倡“君主犯法與庶民同罪”,周朝皇帝雖然知道這個辦法能夠改變國家狀況,不過受到反噬太大,國家或許會受到動亂,太過激進,不利於平衡。
隨著“慎”的出現,損害了士大夫規則的利益,他們當然不答應,隨即他們推出了一位人物,名叫“孔”。
他提出,應該以禮治國,以仁治國,提倡長幼有序,提倡尊卑分別,也就是個人守禮本分,這種思想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理論說服力,若是全國上下都仁義收禮,就不會出現動亂,國家的國力一定會強大,也就是“仁者無敵”。
這“許”、“班”、“慎”、“孔”,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促進國家的強盛,已經有了農家、墨家、法家和儒家的思想雛形,百家思想相互之間有碰撞,也有合作,不可能總是平靜的,不過異同之間,大家就辯。
辯的方法很多,有的席地而坐,品茶論道;有的朝堂之上,臉紅脖子粗;還有的乾脆直接各自輔佐明主,以天地圍棋,以眾生為子,孰高孰低,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
真經都是從火中煉出來的,百家思想都有自己的體系,不怕考驗,而且在一次次的碰撞之中,百家思想不斷地完善。
還有一點,無量世界中的帝王,雖然不能修道,不過他們也都承載龍氣。可以稱作天子,雖然沒有長生指望,可是依舊可以修煉出道果。
帝王之道的修煉,不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