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一汪汪的淺坑。
在夏天豐水季節,這些淺坑就會連線在一起,變成小鏡湖的一部分,這裡也變成了小魚蝦和螃蟹、泥鰍、黃鰭等等生活的樂園。隨著水位的下降,這淺坑就變成了獨立的存在,困住了不少的魚蝦之類。現在,這些上天無門入地無路的小東西就變成了候鳥們的美餐,遭受肆意的捕殺。
不過,這就是自然界的規律,優勝劣汰、弱肉強食!
佘善為主要研究的物件是水生動物,而韓正寶主攻的方向是陸生動物,但是涉禽正好處於這兩者之間,兩個人研究略有重疊,於是乎兩人攜手啟動了對候鳥的觀測和研究。
蘆葦蕩之中豐富的食物和相對安全的環境給候鳥們營造出異常舒適氛圍,讓它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只是短短的幾天,在鴨棚中觀測、拍攝候鳥的餘善為等人就發現蘆葦蕩裡很快就被大批涉禽給佔據了。
數量最多的是各種鷺鳥,白鷺、蒼鷺、黑鷺、牛背鷺,……,幾乎大部分的鷺鳥品種都在餘善為的鏡頭前出現過。以前,鷺鳥作為中國常見的鳥類之一,在大江南北幾乎都是隨處可見,一點都不稀奇。但是,隨著這些年以來,人類活動的影響、濫捕濫殺再加上環境汙染,鷺鳥迅速成為了瀕危物種,開始被列入各種保護公約。
現在,除了一些汙染不太嚴重的水域、山林溪流之中還能看到鷺鳥的蹤跡,在別的地方已經很難看到大批鷺鳥的出現了。在一些公園和保護區之中,鷺鳥的存在與否已經成為了環境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現在,餘善為在鏡頭前就看到了成百上千的各種鷺鳥每天早上準時從湖邊山上的樹林飛下,在小鏡湖的淺灘上覓食。鷺鳥們的飛行姿勢優雅,和鶴類一般,令人心生嚮往。鷺鳥的生物鐘很準時,每天的行程幾乎都是嚴格按照‘時間表’進行,絲毫不會有混亂的情況。
在小鏡湖邊上生活的鷺鳥,有一半是遠道迂徙而來的候鳥,還有一部分是本地的留鳥,但是它們並沒有太多地域的區別,混雜在一起,無論是誰也無法分出來。
和其他略顯從容的其它涉禽相比,鷺鳥中的留鳥就顯得有點行色匆匆,它們每個半個小時就會返回巢穴哺育幼鳥。不斷起落的鷺鳥不時在淺灘上起落,激起陣陣漣漪,整個淺灘因為它們的存在而變得像是繁忙的國際機場。
白色、黑色或是灰色的身影從平靜的湖面上悄無聲息地掠過,美麗的身影和周圍的景緻融合在一起,然後在湖面上顯出倒影,令人迷醉。
鷺鳥們繁忙而又從容的表現只是大批涉禽的一個縮影而已,在小鏡湖,候鳥們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活得有滋有味。
除了鷺鳥,留鳥之中還有大量行動敏捷的鷸類,成語之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典故說的就是這種鳥兒。它們奔跑迅速,又善於飛翔,和那些行動優雅的大型涉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另外一種風格的體現。
鷺鳥和鷸類是涉禽中數量最多的,但是餘善為和韓正寶的注意力並沒有放在它們的身上,而是放在了那些更為珍稀的候鳥身上。
白鸛,又名東方白鸛,是涉禽中體型比較大的一種,最大者體長約有一米二,可謂是不折不扣地巨無霸。它們體型修長,看上去就如同是一尊美麗的藝術品,令人心生美好之感。
以前,在湖泊和河流經常能看見它們的身影,但是白鸛比較遲緩的行動讓它成為了不少人類獵殺的物件,數量急劇減少。
現在餘善為能夠在小鏡湖發現數十隻的東方白鸛,心頭要說不激動是假的,這也讓餘善為更加堅定了在小鏡湖蹲點,耐心拍攝的信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拍攝的進行,佘善為和韓正寶等人心中的驚訝就越來越多了,因為在自己視野之中出現的珍稀候鳥數量和種類是逐漸增加。
白頭鷸鸛、黑頸鶴等等珍稀涉禽:大雁、天鵝、大天鵝等等大型候鳥的身影也是在小鏡湖的周圍隨處可見,它們如今已經成為了小鏡湖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原先以為小鏡湖只是一個普通的越冬地點,頂多有點野鴨、大雁之類的常見候鳥在這裡越冬,但是事實證明,這裡是一個尚未被人發現的候鳥天堂。
按照餘善為的經驗估計,目前在小鏡湖區域生活的候鳥數量起碼超過了一萬隻以上,每天清晨和黃昏遮天蔽日的翅膀就是最好的證據。除了令人吃驚的數量之外,那些尋常不常見的珍稀鳥類更是給小鏡湖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小鏡湖周邊有山有水,還有延綿不斷的蘆葦蕩,給候鳥們造就了最佳的生活環境,讓它們可以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