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的的奏摺和其他數十本放在一起,被李儒歸為小事情上。
一個小小的縣城的事情,大能大到哪裡去?
況且還是因為縣丞縣尉主簿沒帶白綾。
沒帶就沒沒帶了,在李儒看來。最好所有的官吏不帶。
他們可是準備奪漢室的江山的,下面的官吏不敬漢室,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去處罰。
一個縣,其他官吏都不帶白綾,就你一個縣令帶。
其他官吏都不出城跪拜,就你一個縣令去了。
現在還敢上奏摺,顯然是對大漢王朝忠心耿耿的。
這樣的人,顯然是不符合李儒董卓的利益的。
因此李儒大筆一揮。直接就將高縣令給罷免了。
朝中的大臣,他不敢做得太過分,但地方上的一個小小的縣令,李儒想罷免就罷免了。
罷免了高縣令。李儒直接就讓縣丞凌雲接手縣令一職。
在李儒看來,凌雲這樣不敬大漢的人,才是值得培養的。
如果不是凌雲官職太小。李儒都想把他調到洛陽來。
而高縣令,在送出奏摺後。就滿懷期待的等著,每天只覺得陽光明媚。心情那是一個愉悅。
在獻帝繼位的皇榜到了真定的時候,他還拉起了一群民眾,宣揚獻帝。
不過獻帝才六歲,也沒什麼好宣揚的,除了孝順之外,好像也沒什麼講的。
但一個六歲的小孩說孝順,所有人都覺得奇怪不已。
“人家是皇帝嗎,總是比我們的孩子要強的。”有百姓心想,這是大多數百姓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