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請朝鮮貢使,還用不著大明皇帝出面。 當然了,還有原本就賴著的朝鮮貢使李在友。 南智和李在友的區別就是李在友姓李,而現在的朝鮮,是李氏王朝。 朝鮮和大明的交流,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極為融洽。 但是讓朝鮮貢使們想不到的是,明廷不只是請了他們,順帶著,連麻達二郎這個倭國臣子都請了。 這能忍嗎?當然能! 畢竟是明廷設宴,而且,現在的李氏王朝,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裡。 一切都要從對馬島說起。 這對馬島的統治者,日本大名宗貞盛,對朝鮮李氏王朝俯首稱臣。 而為何如此? 因為永樂十七年,李氏王朝向明廷通報倭寇將會侵犯,所以朱棣命遼東總兵官劉江加強防範。 防範加強了,那倭寇就有來無回了。 望海堝之戰,斬倭寇七百四十餘,生擒八百五十餘,而李氏王朝趁機出兵對馬島,將宗貞盛逼的稱臣納貢。 而對馬島由是在海峽中心,來自日本的銅、錫、硫磺和草藥等物質要流入中原,都要經過對馬島,可是明廷對海外並不是很感興趣。 陳循也不知道,為什麼聖人請客朝鮮貢使,還要讓日本貢使參加。 不過,這都是小事,附屬小國爾。 而對於朝鮮李在友而言,南智的到來,意味著朝鮮國王李裪時日無多了,所以才急於遣使入大明,好讓王位能平安過渡。 李裪在朝鮮聲望很高,被稱為開創太平盛世的聖君“海東堯舜”,後世稱其世宗大王。 但是,就算在此時大明的眼裡,李裪也不過是一個小王而已。 朱祁鈺當然知道這些,畢竟興安會把資料拿給聖人御覽。 “那麼厲害,怎麼不去打倭國本島?” 這是朱祁鈺看完資料後說的話。 所以,麻達二郎就出現在宴席之上了。 李在友輕蔑看了一眼麻達二郎,舉杯敬陳循,道:“外臣深感皇恩浩蕩,此酒敬至尊陛下。” 陳循其實並不想來陪席的,但是聖人覺得應該讚賞朝鮮,不能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喝,所以讓陳循親自來陪。 這可是大明的尚書,正二品,而朝鮮國王,在大明,最多算個郡王,從一品,再加上地域歧視,預設再減品級。 可以說,陳循屈尊了。 “貢使說笑了,聖上還是很看重朝鮮的。” 陳循勉為其難一笑,稍微抬手舉杯,那李在友舉杯的手就要降到低於陳循舉杯的手。 這話並不需要多加理解,自從朱祁鎮答應讓朝鮮王可以穿和親王一樣的五爪龍服時,朝鮮就感受到了父愛。 但是再來的時候,天下易主了,這次,南智主要是求世子襲衣,也就是四爪龍服。 “承蒙至尊厚愛,我王還獻進駿馬五千匹,當在路上。” 李在友晃了下酒杯,而陳循面不改色,直接抿了一口酒。 見狀,李在友立馬乾了一杯,繼續道:“我王本欲進萬匹,可朝臣不許,因而只有五千。” 其實,朝鮮王本來要進貢一萬匹馬的,畢竟胡寇犯邊中國,虜殺人馬,馬匹殆盡,朝鮮王想著要表現一下,但是被朝臣攔住了,說什麼亦有慕虛名,實受害者。 這些話,那肯定要跟陳循好好說道一下,是朝鮮臣不許,不是朝鮮王不許。 或許,這就是舔狗吧。 不管是對馬島或者是女真人,沒有大明,那麼朝鮮就安穩不了,而如今的李氏朝鮮,是朱元璋支援下的一系經王子之亂奪位成功的一脈。 陳循點了點頭,大明並沒有那麼缺馬的原因之一,就是朝鮮常年上貢。 “予會轉告聖上。” 知道對方為的就是這一句,陳循便開口說了出來。 “大司農有心了,外臣再自飲一杯。” 李在友當然是高興,自飲之後,又瞥了旁邊一眼,低聲道:“外臣有一事,問大司農,為何這宴席,會有倭人?” 聲音不高,也不低,一直沉默的麻達二郎聽了,瞬間抬頭,瞪向李在友。 而面對麻達兒郎的是,陳循半闔雙眼的掃視,瞬間就將麻達二郎的氣勢給壓了下去。 當初朱元璋建國,日本拒不奉表稱臣,隨後陷入了十五年的斷交期,除以倭寇方式劫掠和走私貿易外日本就得不到大明的商品。 那時,日本幾次求貢,都被朱元璋拒絕了,到了朱允炆,才允許日本朝貢。 但是一轉眼,啪一下,朱允炆沒了,而朱棣上位,日本就馬不停蹄求封,朱棣也是賜了日本王足利義滿一枚金龜印當了日本國王。 此時的日本,是戰村時代,後花園天皇被架空,盛極一時的大將軍,也被大名架空。 所以,這是諸侯的時代,大名挾耽於酒色,不理政事的足利義政、后土御門天皇、後花園上皇,還有足利義視和後龜山天皇之重孫,在日本打的不可開交。 麻達二郎就是躲避戰禍來的。 他也不敢說出日本現在已經亂成一鍋粥的事情,要是明廷或者朝鮮表示要幫幫場子,那事情可就大條了。 可是麻達二郎並不知道,日本的這場村戰還只是開始,將持續近三十年,大明如果有意,早晚都會知道。 “爾等皆是不徵之國,而如今至尊有開海貿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