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回京之後,朱祁鈺立馬就在朝會上釋出了其擔任鹽業工司總理事的職位,同時,襄王在朝堂上宣佈自己自願放棄世襲罔替,如王驥一般,選擇了三世世襲。
一時間,整個京城都震動了。
眾說紛紜,百姓最喜歡的陰謀論者,賤兮兮說著襄王是被聖人脅迫,不得已而為之。
這也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的說法,而百姓也普遍支援,雖然從朱祁鈺登極之後,京城不會出現苦親王久矣這種事,可並不代表別的地方沒有。
就好比洛陽的伊王,要不是被朱祁鈺給囚禁在王府之中,洛陽百姓不知道還要忍多久。
倒不是說他們無法告狀,只是朱元璋時期的偏袒起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榜樣,朱祁鈺不過是在重塑朝廷的公信力而已。
襄王雖然有好名聲,可就算是賢王,那也是宗藩親王,他不作惡,一些為了抱他大腿的人也會作惡,間接侵害了百姓的利益。
這在之前清查田畝的時候,襄王府直接主動退掉的那些田產便是如此。
朱瞻墡知道,自己這樣子做,很可能招來非議,而非議他的,並不會是百姓,而是天下宗藩。
道理也很簡單,鹽就是錢,這個觀念自洪武之後就在大明成為常識,而襄王從聖人手中分到了蛋糕,其他宗藩自然也看到了機會。
只是,想要分蛋糕,那就交出世襲罔替,換而言之,就是朝廷最多養你三代,再多就不行了。
如此便直接將宗藩分成了兩派,一派保守,想著繼續混吃等死,而另一派則是激進,感覺自己等到了出頭之日。
不由得,一些有心之人瞬間就聯想到了推恩令,也就是那些貴胄的次子、三子等等,稍微有學過歷史的,往往都會往這方面想。
可相比那推恩令,當今至尊所給予的條件更加優厚,只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且堅信大明會乘風破浪的發展,那麼未來得到的必然會比保守派更多。
景仁宮中,朱瞻墡在朱祁鈺面前,沒有說話,只是不斷嘆氣。
而朱祁鈺聽著襄王嘆氣,也不問,就泡茶。
倒是朱祁鏞有些坐不住了,他雖然知道兩人都在等對方開口,可是自己父親這長吁短嘆的,讓人聽著就感覺煩躁。
“皇兄,近來弟逛遍了京城,發現京城到處生機勃勃,可也因此讓弟有些眼花繚亂,不知未來該往何方,能否請皇兄解惑?”
既然兩人都不開口,那朱祁鏞就佔著小輩的優勢,主動問問題來打破沉默。
聞言,朱祁鈺挑了挑眉,道:“真的都逛過了嗎?”
被朱祁鈺這麼一問,朱祁鏞倒是有些不自信了,喃喃道:“應,應該吧。”
朱瞻墡看了眼自己的兒子,那定力還真比不上眼前的聖人,不過也沒有開口插嘴,從稱呼就知道,這是人家兩兄弟的事情,自己插嘴,那就不一樣了。
“改明兒,你去格致院待上一段日子,之後再去天津看看,你便會發現,未來的選擇,其實是透過自己學識的選擇。”
朱祁鈺十分耐心解釋道:“你出身貴胄,自小衣食無憂,可所學所知,皆是經典禮儀,或許皇叔還教了些管理之法,可如今大明革新,管理之法也需要與時俱進。”
眼前的朱祁鏞,其實所煩惱的就是可以選擇的方面太多,特別是朱瞻墡作出選擇後,作為襄王世子,朱祁鏞不管做什麼都會很容易。
可是,在朱祁鈺看來,朱祁鏞是老一派的想法,老一派的理念,並未拿到新時代的船票。
對於朱祁鏞而言,僅僅只需要學習,他就能坐上時代的頭等艙,相對於平頭百姓,他所能利用的資源更多,這是毋庸置疑的。
朱祁鏞點點頭,道:“謝皇兄指點。”
身旁的朱瞻墡捏著下巴,雖然被說自己所教授的御下之道落後,他也沒有什麼好辯駁的,總不能說自己比聖人更有御人之道吧?
“當然,這些多屬於文途,若是武途,當前你也只能去武備學校看看。”
朱祁鈺聳了聳肩,就算是襄王世子,軍營也不是能夠隨意進入,更不要說讓朱祁鏞學習了。
“皇兄不建議我走武將一途嗎?”
其實,作為親王,歷史上走的也都是武途,幫助皇帝鎮守各處重要藩鎮。
朱祁鈺直接搖頭,道:“並不是,只不過我想皇叔應該不希望你上前線。”
頓了下,朱祁鈺看向朱瞻墡,問道:“若是堂弟往前線,而非將領指揮之職,皇叔可願意?”
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