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六十多年前不一樣,這次能夠動員的兵力非常有限,入朝目的也截然不同。
因為早就與羅耀武談過。所以陳必時不需要專門打招呼。說得不好聽一點,羅耀武能夠從少將軍長晉升為中將軍區參謀長,得到陳必時的器重,肯定有幾把刷子。在陳必時這樣的軍事統帥眼裡,關係很重要,可是能力更重要!
做完這些事情,陳必時才給秋幼康打了電話。按照秋幼康的吩咐,陳必時在吃午飯之前趕了過去,並且將準備好的作戰計劃、以及各種檔案帶了過去。
這不是鴻門宴,陳必時只帶了一名秘書。
如果是鴻門宴,就算多帶幾個人也沒用。
不管怎麼說,主角是秋劾康,陳必時也不是舞劍的項莊。陸軍上將只知道,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不能再拖下去了。
就在這個中午,就要拿出最終決策。
第十一章 入朝作戰
;月五日,北京時間下午二點整。()中國政府正式富布撫典珊葉六
在秋劾康代表中國發表鄭重宣告之前大的三十分鐘,葉振邦的三營就開出了營地,搭上了開往朝鮮朔州的火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個於清川江下游的安州,而這裡也即將成為朝鮮半島的前沿戰場。
安州,這個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就在中國政府公佈的“紅線。最西端。
按照中國政府發表的申明,“四一線。將是中國援朝軍隊的防禦前沿,中**隊不會插手此線以南的戰鬥,但是隻要韓軍靠近並且發起攻擊,中**隊就會採取一切手段守衛這條戰線,絕不後退半步。
宣告很強硬,行動也很迅速。與石磊磊預料的一樣,葉振邦的三營成了第一支入朝部隊。
只不過,別說那些做夢都在想著如何保住小命的新兵,就連葉振邦這樣的老兵也沒有半點漏*點,更別說與登臺時相比。
雖然登上臺島的時候,不幸掛在樹上,落地時還被樹枝紮了一下的慘痛遭遇,只給葉振邦留下了傷痛,沒有留下任何漏*點,但是不管怎麼說,攻臺是統一戰爭,任何中國人都責無旁貸,而出兵朝鮮,就沒有那麼充足的說服力了。
宣傳?
除了在那漏*點洋溢的年代,誰還會相信宣傳?
秋幼康發表宣告的時候,葉振邦乘坐的火車已經過了鴨綠江,正在向朔州前進。大概考慮到潛在的威脅,火車在朔州僅停留了半個小時。加了水就再次出發了。雖然車上的官兵想找機會換點吃的,一些家庭條件不錯、帶著數碼相機計程車兵還認為能遇到點驚喜,但是迎接他們的只有窗外的荒涼。車門都沒開啟,還能有什麼驚喜?
擔憂很快變成現實,火車網過龜城就遭到轟炸。
炸彈落下來的時候,車廂裡的新兵全都嚇得爬到了地板上。他們做得沒錯,至少教導手冊上是這麼寫的,只是那些老兵沒有一個爬下,甚至動都沒有動一下,因為有老兵都聽了出來,炸彈飛向了火車後方,肯定不會集中火車。
再說了,車廂就那麼大個地方,被航空炸彈擊中,誰也活不了!
倒黴的不是運送三營的火車,而是被火車拋在了後面的龜城車站。
雖然沒有看到轟炸場面,也沒有看到投下炸彈的敵機,但是上過臺島的老兵知道,敵機肯定在一百多公里外的萬米高空投下了炸彈,因為轟炸車站這類固定目標,根本不需要飛近了投彈。
因為不知道正好有火車經過,所以沒有瞄準火車。
再說了,用來轟炸固定目標的彈藥,不見得能夠命中運動中的火車。
幸運的是,從龜城到八里院。經介川到安州,也就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即便是掛了整整一百節車皮的火車,三個小時就能跑完。
這時候,天色已經鼻了下來。
作為一三三旅的先頭部隊,三營必須在大部隊趕到之前,也就是天亮之前,建好臨時營地,並且防禦陣地的勘測工作。
雖然上面沒有明說。但是葉振邦知道,一三三旅的防禦任務非常沉重。
第十五集團軍的防區是整個平安北道與半個慈江道,防線從清川江河口到德川,長度超過三百公里。雖然對一個編有近五萬名官兵的集團軍來說,這條防線並不長,但是第十五集團軍還得負責後方防禦部隊。更重要的是,沒人指望能夠在外圍防線上擋住敵人、特別是很有可能會立即北上的美軍第八集團軍,所以在部署防禦陣地的時候,羅耀武將重點放在了防線後方。
這些,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