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這樣的部隊更適合在一望無垠的黑土地上縱橫馳騁。
從朝鮮撤回來後,三十九軍一直駐紮在遼寧,鎮守東北地區,數十年來肩負著警懼紅色帝國與警戒朝鮮半島的戰略任務,也肩負則拱衛首都的重擔。正是如此,三十九軍的編制才過於龐大。而且不太重視戰略機動能力。
在狹窄的臺島上,三十九軍有用武之地嗎?
這確實是個問題,而且二十七軍已經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論實力,二十七軍不比三十九軍差多少,也是甲類王牌軍,而且一直被認為是最擅長進攻的重灌集團軍,但是在臺島西部戰場上,二十七軍與實力相當的二十四軍並沒有取得意料中的勝利,反而受編制拖累。表現遠不如屬於輕型步兵部隊的十五軍、以及“減重。後的五十四軍,甚至不如兩棲部隊!
別說有何表現,能不能把三十九軍送上臺島都是個問題。
從時間上推算,三十九軍赴臺作戰,恐怕也是一兩個月之後的事情了。雖然最多隻需要一週,三十九軍的四個師就能到達福建的泉州、福州、廈門與莆田,但是三十九軍赴臺作戰所需的物資、還有運送物資的船隻遠沒到位。
受此影響,美國情報機構得出結論,三十九軍的目的地不是臺灣,而是福建。
也就是說,大陸正在加強東南沿海地區的防禦部署。
相對而言,二十軍也不足為慮。雖然與三十九軍一樣,二十軍也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王牌部隊,但是進些年,這支東南地區“土生土長”的軍隊受各種因素影響,並沒受到高層重視,不但被調到中原地區,裝備建設也很成問題,比其他王牌軍差得不是一點半點,戰鬥力並不強大。
美軍需要顧慮的是來自廣州軍區的四十一軍。
這支部隊的歷史不多介紹了,反正隨便哪支集團軍都有光榮而且悠久的歷史。只有一點需要著重說明,即四十一軍是“南方部隊。”不管是裝備、還是編制都針對南方地區做了最佳化,更適應在水網稻田地區作戰。
拿主戰坦克來說。像五十四軍、三十九軍這樣的北方重灌集團軍都以咐式為主,而四十一軍則已咕式為主。原因只有一個,咕式的戰鬥重量要比羽式低得多,不但透過能力更好,而且更能適應南方的橋樑。
臺灣屬於南方地區,地形氣候與廣東福建非常相似。
臺軍在引進美軍的…系列主戰坦克的時候猶豫不決,除了美國要價太高之外,與其六十三噸的戰鬥重量有很大關係。臺灣絕大部分橋樑只能透過五十噸的車輛口3只能在減重後通行,更別說…了。
咕式的戰鬥全重不到五十噸,而羽式則遠遠超過了五十噸。
事實上,限制坦克的不僅僅是橋樑,還有道路體系。受此影響,臺軍非常重視輪式裝甲戰車,而大陸幾支攻臺主力部隊也非常重視輪式與輕型履帶戰車,大部分裝甲車輛的戰鬥重量都在二十噸左右。
輕量化的好處還有很多,比如戰略機動能力更加突出。因為四十一軍離戰場更近,所以只需要三天就能到達福建前線。更重要的是,除了主戰坦克之外,其他裝備大多可以用排水量在二百五十噸以上的快速船隻運送,因此能在半個月內渡過臺灣海峽。
既然是輕量級裝甲部隊,對後勤保障的需求也就低得多。
比如同樣行軍一車千米,咕下叭坦蘇燒掉的柴典只有叨式的半左右,輪式戰車消耗的布愕”有履帶式戰車的三分之一,僅此一項就能將後勤保障強度降低兩成,或者在同等情況下將部隊的作戰時間延長一成半。
對於僵持的臺島戰局來說,四十一軍絕對是個變數。
問題是,四十一軍將開赴哪個戰場,南邊還是北邊?
真要讓美軍選擇的話,肯定希望四十一軍去南方戰場。
雖然臺島西南部地區的平原更加廣闊。也更適合大軍團作戰,但是二十七軍與二十四軍已經在雲林縣的北港溪北岸站穩腳跟,臺軍也以突破三疊溪,雙方圍繞著雲林縣城部署了好幾道防線,結果都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可想而知,如果四十一軍去了南方戰場,肯定是泥牛入海。
退一萬步,就算四十一軍能夠突破臺軍防線,攻入嘉義縣,甚至攻入臺南縣,又能怎麼樣?
二十七軍與二十四軍沒能打到臺南,四十一軍就不可能打到高雄。
臺軍已經完成動員,在南部戰場上集結了大約三十萬地面部隊,還能在緊急情況下再動員三十萬四十一軍就一個普通的裝甲集團軍,兵力不過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