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1部分

,第六十五集團軍就損失了幾乎所有主戰裝備,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主戰裝備損失率超過七成,第二十七集團軍主戰裝備的損失率超過五成,就連三個新編集團軍主戰裝備的損失率都在五成左右。相對而言,只有一直守在興隆縣的第十六集團軍沒有遭受多大損失。

也就是說,幾天下來就耗光了羅耀武一個月的努力。

即便能夠獲得補給,因為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庫存已經耗光,所以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才能讓所有主力集團軍獲得足夠多的主戰裝備。

在此之前,東北軍別說發起反擊,能不能穩穩守住唐山都是個問題。

事實上,赤山會戰結束之後,羅耀武就在考慮這個問題,即有沒有必要在主力集團軍全部喪失作戰能力的情況下,繼續堅守唐山。

與羅耀武一樣,帕特里奇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在僅有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還能繼續作戰的情況下,有必要立即進軍唐山嗎?

''

第一百八十二章 重新部署

第一百八十二章重新部署

對帕特里奇來說,唐山是進軍京津的跳板,重要性甚至在承德之上。

要知道,美日聯軍在前線集結了上百萬作戰部隊,即便沒有執行作戰任務,每天也要消耗數萬噸物資,僅是車輛使用的燃油,每天就在四萬噸以上。在打下天津,消除中**隊對近海航行的船隊構成的威脅之前,這些物資都只能透過公路與鐵路送往前線,最多隻能由船隻運送到秦皇島。

可以說,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壓力非常大。

受此影響,在進攻京津地區的時候,美日聯軍只能集中在交通發達的南部地區,能夠用在承德方向上的兵力非常有限。

毫無疑問,這就是唐山重要性的直接體現。

問題是,中**隊沒有主動放棄唐山,畢竟唐山是拱衛京津地區的最後一道屏障,如無特殊原因,中**隊肯定不會從唐山撤退。

雖然在大規模會戰結束之後,只有第四十集團軍與幾萬民兵守在唐山,但是唐山離天津非常近,到北京也不是很遠,加上中**隊仍然控制著遵化與豐潤兩地,能夠非常便捷的支援唐山守軍。

如此一來,美日聯軍攻打唐山,必然是一場惡仗。

對此時的美日聯軍來說,再打一場大規模攻堅戰的難度非常大。

在只有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擁有較為完備的戰鬥力,加上兩個日軍主力師團、以及十多個二線師的情況下,就算美日聯軍能夠掃除唐山周邊地區的障礙,攻入唐山市區,也很難迅速攻佔唐山。

帕特里奇最擔心的,就是羅耀武將唐山變成一座“死城”,在這裡與美日聯軍拼消耗。

第六十五集團軍在盧龍縣的反擊行動已經證明,羅耀武非常清楚美日聯軍的窘境,知道美日聯軍打不起消耗戰,特別是美軍不敢打消耗戰,所以帕特里奇有理由相信,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羅耀武肯定會與美日聯軍拼消耗。

這也正是羅耀武守衛北京的基本戰術,即耗光美日聯軍的作戰部隊。

受此影響,連續幾天,帕特里奇都沒有做出攻打唐山的決定,已經打下了古治縣的第二機步師也沒有繼續向西進攻。

當然,帕特里奇也沒有放棄攻打唐山的想法。

這幾天裡,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對幾個美軍主力師進行整編。

北面,第四步兵師得到了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的加強,重點守衛承德西面的防線,防止中**隊從興隆北上,同時盯住部署在北京北面密雲與懷柔兩地的兩個新編集團軍,穩住北方戰線。

重點還是在南面,即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機步師身上。

雖然這兩個師的損失都非常大,基本上喪失了突擊能力,但是將兩個師合到一起,仍然擁有不差的戰鬥力,至少相當於一個機步師的規模。關鍵就是如何整合,特別是兩個師的指揮機構。

如果能夠多出一個主力師,那麼攻佔唐山的希望將大大增強。

這幾天,羅耀武也在考慮守衛唐山的必要性。

把眼界放寬一點就能發現,隨著唐山周邊縣市相繼淪陷,美日聯軍殺到北京郊外,守住唐山的意義已經不太明顯了。

從進攻北京出發,遵化與興隆都比唐山重要。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由羅耀武來指揮攻打北京的作戰行動,他就會在下一輪進攻中把主力放在遵化,走省道繞到玉田縣,最終迫使唐山守軍主動撤退。如果兵力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