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離關島有好幾千公里,制導系統有這麼大的偏差?
再說了,這也差得太準了一點吧,怎麼沒有落到附近的海里呢?
隨後,中國當局也正式宣佈,日本派軍戰場,已經對中國構成了實質性的入侵行動,因此要與美國承擔同樣的戰爭責任。更重要的是,日本還為美國提供了軍事基地,協助美軍轟炸中國首都,所以中國的報復行動不是沒有道理。
做完解釋,中國當局還發出了警告,如果日本當局不知悔改,下次挨炸的就不是長崎。
這個時候,美國總統與日本首相正在通緊急電話。
進藤加一已經搭上了首相專機,而他透過電話提出的要求也很簡單,即美國承諾為日本提供核保護傘,就應該對中國進行報復性的核打擊。
問題是,奧康納沒有答應這一要求。
為了說服進藤加一,奧康納明確提到,如果進行核打擊,中國肯定會提高戰略打擊的範圍,甚至會摧毀東京,到時候受傷的還是日本。對於日本的報復要求,奧康納沒有拒絕,表示美軍將盡一切努力摧毀中國的戰術核武器庫,甚至暗示進藤加一,只要中國喪失了戰術核打擊能力,美國就會考慮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問題是,戰術核武器不是戰略核武器,部署與使用都要簡單得多。
甚至可以說,儲存核彈頭不難,難的就是儲存核彈頭的投擲工具。
如此一來,只要中**隊的導彈部隊還在活動,就具有戰術核打擊能力,而美國要想徹底消滅中**隊的戰術彈道導彈部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說了,核彈頭還可以用火箭炮與大口徑火炮發射呢!
顯然,奧康納只是在安慰進藤加一,只與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他連想都沒想過。
戰場上還有上百萬美軍,周邊地區部署了幾十萬美軍,如果把中國惹毛了,遭到報復的就不是日本了!
''
第一百四十章 戰場降溫
中國對日本實施核打擊使戰略局勢全面升溫,卻讓雙方的戰術行動迅速降溫。
八月十二日凌晨,長崎被核彈摧毀之後僅數小時,之前進入日本海、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的美軍艦隊就開始向東移動,最終從津輕海峽離開日本海,進入西太平洋,並且在四日之後經大隅海峽進入東海。
此舉,明顯是在規避有可能針對美國海軍的核打擊。
雖然從理論上講,用彈道導彈打擊海上目標的可行性並不大,但是核彈頭的殺傷範圍遠遠超過常規彈頭。以摧毀長崎的二十萬噸級核彈頭來說,空爆的殺傷範圍高達數十千米,如果在海面下爆炸,能夠摧毀方圓十多千米內的各種大小戰艦。
早在數十年前,美國就在比基尼島進行過類似的核試驗,非常清楚核打擊的結果。
對於由數十艘戰艦組成的美軍艦隊來說,一枚核彈頭就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艦隊的航行速度肯定比不上彈道導彈,就算能夠及時發現來襲的導彈,也很難及時規避。
雖然任何一支美軍艦隊的導彈防禦能力都超過了整個日本,但是中**隊仍然可以採用打擊長崎的戰術,即同時發射上百枚、甚至數百枚彈道導彈,只為其中兩到三枚導彈配備核彈頭,確保其中一枚核彈頭引爆,就能徹底摧毀美軍艦隊。
從戰術上講,打擊艦隊,不一定要擊沉戰艦,如果能夠使戰艦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喪失作戰能力,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癱瘓美軍艦隊,比摧毀美軍艦隊容易得多。
按照美國海軍做的評估,如果中國仍然有爆炸當量在一百萬噸以上的核彈頭,或者是掌握了可變當量技術,只需要讓核彈頭在美軍艦隊活動海域的外層空間引爆,所產生的電磁脈衝就能摧毀美軍戰艦上絕大部分電子裝置。
對於現代戰艦來講,沒有電子裝置,等於喪失了作戰能力。
因為emp造成的是永久性損傷,即受損的電子裝置無法修復,只能更換,所以受到攻擊的戰艦很難在短期內恢復作戰能力。航母這類大型戰艦的維修週期肯定在一年以上,即便是驅逐艦等中小型戰艦的維修週期也接近一年。
顯然,美軍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有著同樣擔憂的還有美國空軍。
美軍艦隊離開日本海,消失在茫茫西太平洋中的時候,美國空軍提高了戰區內的機場與基地的警戒級別,並且將大批原本靠後部署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向前挪動,延伸了導彈攔截區域。
與美國海軍一樣,美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