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部分

可惜的是。陳必時沒有好的對策。

雖然可以在夜間用快艇將人員送上美臺聯軍佔領的島嶼,還能輸送一些物資,但是這些島嶼上的兵力密度都很大,部分地區的佔領軍比平民百姓還要多,派上去的小股部隊大多是有去無回。

一兩次還行,真要持續不斷的做這種自殺式的攻擊,士氣很快就會崩潰。

陳必時能做的,仍然是穩守大陸。

不管美臺聯軍在外圍島嶼上做什麼文章。肯定得進攻大陸,不然只是幫助臺灣擴大勢力範圍,不可能徹底擊敗中國。

這一局面。一直舟持到十二月三十日夜間。

隨著美軍在當天晚上集中火力打擊三北、龍山與懈浦,出動航空兵進行遮斷轟炸,進攻大陸的戰役終於打響了。

到這個時候,美軍的壓制性轟炸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雖然在持續數日的高強度轟炸中,大陸軍隊的遠端炮兵受到的損失並不大,各個炮兵旅均沒喪失作戰能力,但是彈道導彈部隊損失比較慘重,陳必時不得不將原先部署在前沿陣地的導彈部隊撤退到大後方。

這樣一來,彈道導彈部隊對美軍艦隊的威脅大大降低。

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內的短程彈道導彈在瞅公里蘭後,根本就夠不著美軍艦便射程出一以上的中程彈道導彈還能打到美軍艦隊,但是數量太少,而且導彈部隊被迫分散部署,難以協調一致的發起攻擊,威脅自然大大降低。

這一情況,在遠端炮兵部隊同樣存在。

受轟炸威脅,各個炮兵旅不得不分散部署,甚至連炮兵營都得分散部署,以免被美軍徹底摧毀。

要是在平常,這也不是什麼問題,本來各炮兵部隊就是分散部署的。

問題是,戰爭期間,美軍掌握了制資訊權,各部隊只能透過有線電話交換戰術資訊,無線電臺基本癱瘓。很多臨時設定的炮兵陣地根本沒有通電話,架設電話線也是件麻煩事,無法保證及時有效的傳遞戰術資訊。

結果就是,分散部署的炮兵很難協同作戰。

在其他基層部隊,資訊溝通困難的問題也很突出。

就拿岸防部隊來說,別說部署在灘頭陣地上的一線部隊,就連部署在後方的二線部隊都最多隻能以營級單位活動。

部隊過於集中就會遭到轟炸。還沒等美軍上岸就失去了戰鬥力。

營一級的戰鬥部隊有多大的戰鬥力呢?

如果面對的是美軍司級部隊小還有一點勝算。可是美軍登陸大陸,肯定師級規模,甚至有可能投入兩個陸戰師。

只要美軍集中使用兵力,在任何一處海灘都能取得突破。

說得不好聽一點,此時陳必時部署在前線的作戰部隊就是一盤散沙,只能各自為戰。很難配合協同。

反過來看,陳必時認為在海灘上擋不住美軍的原因就在這裡。

美軍掌握了制空權與制海權,還獲得了前進基地,部署在岱山島與秀山島上的遠端炮兵甚至能夠直接轟擊海灘上的防禦部隊,這仗沒法打!

只是,戰爭並不以某一方的意志而改變。

美軍的轟炸與炮擊持續了一整夜,直到二零一二年的最後一天清晨。

隨著第一批美軍突擊部隊搭乘直升機出現在戰場上空,開始攻擊防線後方的驂駐、洪堂與慈城等地,東南大陸上的第一場戰役打響了。

與以往相比,美軍的突擊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

登陸部隊上岸之前,空中突擊部隊就攻擊了防線後方的交通要道,將灘頭陣地與後方防線隔絕開了。

由此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海灘陣地上的防禦部隊得不到任何支援。

低空突擊礙手之後,美軍的兩棲登陸部隊才開始衝灘。

大部分登陸部隊都是從聚集在馬鞍列島附近海域的兩棲登陸艦上出發的,別說氣墊登陸艇,就算是型兩棲戰車都能直接駛上海灘。而部署在大縱深的中國陸軍遠端炮兵對美軍兩棲艦隊的威脅並不突出。

這些兩棲登陸部隊都是在天亮前出發的,八點三十分左右準時到達登陸海域。

隨著衝灘開始,美軍的火力打擊與空中壓制也達到巔峰狀態。

一時之間,海灘上彈如雨下,防禦部隊根本抬不起頭來,甚至上不了陣地。而那些永備防禦工事早就被美軍用鑽地炸彈摧毀了。

此時,部署在三北、龍山與懈浦的只有三個營。

這是陳必時面臨的最大難題。

杭州灣南北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