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部分

可以說,推進得太快,也不見得是什麼好處。

雖然韓軍的輻重部隊能夠保證將作戰物資送上前線,韓國的交通運輸系統也有足夠的通行能力,但是後勤保障不僅僅是運輸這麼一點,所謂的“後勤線”也不僅僅是一條公路或者一條鐵路,而是整個國家戰爭機器的綜合能力。是從資源採集到物資生產、再到物資運輸與分配的整個過程。

哪一環出了問題,“後勤線”都將成為擺設。

顯然,這也是“戰爭打的就是後勤”的真實含義。

萬幸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靠上了美國這棵大樹,自然非同凡響。

朝鮮戰爭打響後,美國當局就認識到。局面沒有看上去那麼理想。別說一直呆在沖繩的帕特里奇,就連留在華盛頓的加布裡埃爾都認為,韓軍的進攻只是一時順利,中國不會拋棄朝鮮,也就不會任由韓國胡作非為。

韓軍順利突破開城防線後,這種擔憂意識在美國高層變得更加強烈了。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只要韓軍打到平壤,中國就會參戰,而朝鮮人民軍也會死守平壤,最終在中**隊的支援下翻盤。

雖然實際情況有點出入,並沒像這個樣子發展,但是沒有任何影響,美國不但做好了參戰準備,還提前兌現了諾言。

年月十日,第二批

不是四千枚炸彈,而是足足八千枚炸彈,即美國將原先計劃分兩次提供給韓國的彈藥一次性送了過來。按照承諾,包括一萬枚小直徑鑽地炸彈在內的第三批彈藥將在十五日抵達聖山。

美國沒有加快彈藥生產速度,而是動用了國內的戰略儲備。

按照最初的計劃”這些彈藥都是用來應急的。

當然,韓軍能不能及時渡過清川江,關係到美韓聯軍能否在嚴寒到來之前打到鴨綠江與圖們江,算得上事關重大,有理由動用戰略儲備。

正是如此,韓軍才能在安州如此囂張。

面對韓軍的轟炸,葉振邦等三營官兵也很是無奈。

真要面對面的打,沒有哪個中**人會輸給棒子兵。

問題是,跟著美軍混了幾十年,奪回制空權之後,韓軍根本就不與中**隊面對面的交手,而是按照美國老師交的戰術,在照面之前就打垮敵人。

一個多小時的轟炸,足以摧毀三營的防線。

三營不是沒有做準備,而是沒辦法應付如此猛烈的打擊。

在前幾天的戰鬥中,三營官兵沒摸索出了一些對付轟炸的辦法。比如在對付鑽地炸彈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防空洞裡設定熱源,再開啟通風口,把熱空氣排出來,讓韓軍將那些早已廢棄了的防空洞當成地下防禦工事。

可以說,這個辦法非常有效。

朝鮮的城市化率並不高,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朝鮮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防系統,其中後方城市的人防系統都是在五八年之前,由志願軍建設的。

母庸置疑,這些有著數十年曆史的防空洞足夠堅硬,卻頂不住現代化彈藥的直接打擊。

主要就是埋得太淺了,扛普通炸彈沒問題,對付那種有聚能前置戰鬥部的鑽地炸彈就太過勉強了。

保護不了人員,作為假目標還是合格的。

說簡單一點,不但是韓軍,連美軍都沒有探測地下目標的有效手段。即便美國早就開安出了一種具備探測地下設施的雷達系統,並且做了測試,可是這種雷達最多發現地下三米處的洞窟,而任何一座防空洞的掩埋深度都不止三米。

美軍開發這種雷達,不是用來對付防空洞,而是對付路邊炸彈。

無法直接探測,就只能以間接的方式來探測地下設施,而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採用的辦法就是尋找地下設施的通風口。

小到人員掩體、大到戰略指揮中心,任何地下設施都有通風口。

一些大的地下設施,因為人員、裝置密集,排出的空氣肯定比較熱,特別是在環境溫度較低的夜晚,廢氣中帶的熱量就很容易被發現。

發現了通風口,也就發現了地下設施。

實戰證明,美軍確實在用這個辦法。正是如此,三營官兵想到的“土辦法”才發揮了作用,讓韓軍在那些有著五十多年曆史的防空洞上浪費了大量彈藥。

就在這一個半小時的轟炸中,至少有九成的鑽地炸彈白白用掉了。

如果志願軍官兵知道他們修建的防空洞竟然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說不頂從朝鮮撤軍的時間就不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