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當時的情況,別說空投,出動直升機運送物資都很困難。
在十二日下午,美軍就出動了幾十架直升機,打算將被圍部隊裡的傷員接走,結果這批直升機在到達被圍部隊之前就被擊落了一大半,數十名飛行員陣亡,還搭上了上百名軍醫的小命。
到了十二日夜間,隨著美軍遮斷轟炸減弱,東北軍的增援部隊到來,反擊部隊的進攻行動打得更加堅決了。
也就是在這個晚上,帕特里奇給d集團軍的前線指揮官下達了一條命令,即在無法繼續抵抗的情況下,可以向東北軍投降。
這道命令,最終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美國大兵,至少讓他們能夠活著回到家鄉。
事實上,這道命令也正式宣佈了美軍救援行動徹底失敗。
十三日清晨,在天色微微發亮的時候,d集團軍的美軍指揮官正式下令兩個師的官兵停止抵抗,隨後向第二十七集團軍投降。
此時,兩個美軍主力師還有大約二萬三千名官兵,其中有大約九千名傷員。
這也是自戰爭爆發以來,美軍規模最大的一次集體投降。
只不過,在這場戰爭中,這還不是最大的一次。
美軍兩是主力師集體投降,連陳必時都沒有想到,而當時在後方指揮的劉誠志更是覺得難以置信。只不過,到這個時候,就連陳必時都認為,沒有必要在打下去了。透過兩場已經取得勝利的殲滅戰、以及一場即將取勝的殲滅戰,東北軍一口氣吃掉了近二十萬美軍,已經扭轉了北方戰場上的局面。此時,保住勝利才是最關鍵的,如果急功近利,犯下錯誤,讓美日聯軍獲得翻盤的機會,那就虧大了。
問題是,羅耀武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仍然有機會繼續擴大戰果
''
第七十八章 再接再厲
第七十八章再接再厲
在擴大反擊規模的問題上,劉誠志堅決反對,認為已經取得的勝利已經足以讓美國當局做出撤兵決定,而且北京受到的威脅已經大大降低,沒有必要繼續冒險,畢竟東北軍已經鏖戰數月,各參戰部隊都已疲憊不堪,是時候讓部隊停下來休息了。
問題是,羅耀武的態度更加堅決,認為這正是將勝利最大化的關鍵時刻。
這個時候,陳必時的態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從主觀上講,陳必時也認為,在反擊目的已經達到的情況下,應該穩中求勝,而不是險中求勝,沒有必要再走冒險路線,但是理智告訴他,在這場反擊戰中,羅耀武做出的每一個決策都是正確的,沒有犯任何錯誤。即便從天津會戰算起,羅耀武的所有戰術與戰役決策都被證明是正確的,不然東北軍也無法取得戰略上的重大勝利。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反對羅耀武的決定呢?
萬幸的是,劉誠志並不是一個權力**非常重的統帥,而且從一開始,他就很少干預羅耀武與陳必時的前線指揮工作,所以在陳必時表明態度,認為值得試一下之後,他也就沒再反對羅耀武的戰術決策。
只是在擴大方向上,羅耀武與陳必時仍然存在分歧。
以當時的情況,陳必時首先考慮的就是鞏固北京的戰略安全,因此認為應該集中兵力打擊美日聯軍的c集團軍,解除薊縣與香河受到的威脅,如果能夠藉此殲滅部分美軍,那就再好不過了。
顯然,陳必時仍然是從穩重出發。
果真如此的話,東北軍在薊縣與香河的反擊行動,最多隻能做到擊潰c集團軍,很難找到圍殲美日聯軍的機會。從打擊美日聯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美國的戰鬥意志來看,意義並不突出。
再說了,a集團軍與d集團軍相繼被擊潰之後,c集團軍在薊縣與香河的進攻行動已經失去意義。就算帕特里奇還沒有對部署做出調整,c集團軍也很有可能在東北軍組織起反擊行動之前收縮防線,主動退回唐山。
如此一來,反擊行動最多就是把戰線往東推進幾十公里。
更重要的是,從武清到薊縣與香河都有數十公里,而東北軍仍然嚴重缺乏主戰裝備,戰場機動能力並不突出,加上美日聯軍的空中打擊並沒減弱,大範圍調動部隊,不但需要不少時間,還難以保證戰役的突然性,也就很難達到反擊目的。
用羅耀武的話來說,如果東北軍暴露了反擊c集團軍的戰術意圖,只要帕特里奇還有點鬥志,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在薊縣與香河打一場反攻戰,幹掉東北軍的反擊部隊,並且保住進軍北京的籌碼。
真要打成這個樣子,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