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兩年,兩年討不完,就分三年總之這銀子一天要不完,他汪家和那位舅爺就別想清靜”
汪家毀親時,只顧氣,哪裡想到這宗銀子上面兒,現在蘇瑾又提起來,蘇士貞自然沒二話,“好,就按瑾兒說的辦。他汪家不仁在先,也怪不得我們不義。”
“是。人敬我們一尺,我們要敬人一丈。況且汪家不是與潘家作了親嘛,有了有財的岳家做靠山。這銀子討起來,會容易得多呢”
蘇士貞道,“雖是要討銀子,也得想個萬全的法子。這事我們合計好了再說,你先將你地事兒去辦了”
“好”蘇瑾將小紅匣子抱在懷中,順手抓起銀袋子,“那爹爹先歇著吧,我這就叫梁直去給姚姐姐送信兒”
姚玉蓮沒想到蘇瑾這麼快派人給她送信兒來,連忙隨著梁直趕到蘇家。此時蘇瑾已將三十兩銀子稱好,並拿手帕包了,坐在院中喝茶等她。對蘇瑾的雪中送碳,她自是感激不盡,一直說日後有什麼事兒,她能辦到的叫蘇瑾只管開口。
正說著張荀回來了。姚玉蓮見狀笑著起身,“我這下可知道蘇妹妹為何遲遲不去學裡了。”
蘇瑾笑道,“只是這兩天忙些。等安定下來,我便去了。”說著叫梁小青替她送客。
張荀見客人走了,自鋪子裡轉進來,向蘇瑾彙報,“小姐,今兒在清源山腳下的鋪子裡一一問過了。共有兩家願意做我們這鞋子生意的。小的尋思著,那地方非節日時人流並不很多,若選兩家,怕他們在價錢上相互傾壓,最終做主先選一戶姓尚的人家。已把帶去的鞋子盡數放在他鋪子裡,說好十天去人結一回帳,他那裡若貨物不夠賣,就自來咱們鋪子裡提貨。這是雙方寫的契子”
蘇瑾伸手將他遞來的契子接過來,略掃了兩眼,便收起來,“嗯,你辦得對。那清源山下只要一家便好。你先下去歇著罷。”
………………………………………………………………………………
解釋:前一章看有親感嘆古代商稅高。實際上在現有史料中可以找到的記載是:明代的稅,是按“貫鈔”為單位,但在實際徵收時,換算為銀子。“一貫鈔折銀四厘”。銀子的單位分別是:兩、錢、分、厘。
這一章提到的年利一分,則是10這個概念。與前文中提到的“常貴遠要給蘇士貞五分的利錢。實際是50的利。”這兩個是一個概念。。。
045章 鞋鋪開張
045章 鞋鋪開張
有了常貴遠提前支付的中人錢,蘇瑾的手頭倒比之前寬裕了些。除去借給姚玉蓮的三十兩銀子,還餘下三十多兩。永清橋頭的鋪子賃下後,粉刷修整,用去十五兩。餘下的銀子,蘇瑾想做些夏襪搭售。將這個主意和蘇士貞一說,他也極贊成。隨即買布裁剪,仍叫那些計件婦人領回家縫製。
一連幾天忙碌,蘇家在永清橋頭的鋪子終於迎來開張的日子。一大早蘇士貞不及用早飯,便帶著張荀、栓子、全福三個去了鋪子,蘇瑾草草用過早飯,也急著拉梁小青出去。
“小姐,老爺不是叫你晚些時候再去?”常氏看見,在二人身後大聲喊道。
“掌珠、姚姐姐還有學裡的幾個女同學都說今兒會去賀咱們鞋鋪子開張呢,爹爹可不方便支應她們”蘇瑾頭也不回揚聲答道。話音落時,兩人的身影沒到影壁後面。這些人也許是隨口那麼一說,蘇瑾並不當真,順手拿來當藉口倒挺合適。
常氏無奈的衝著兩人消失的方向笑了笑,自去收拾廚下。
儘管天色還早,但是做為最繁華的永清橋頭一帶,已經又開始了一天的熱鬧。因歸寧閘口還未開始放行,此時,橋兩側寬約十丈有餘河道內,擠滿了各式各樣等待通行的船隻。那寬闊的河面之上,舟與舟相連,帆與帆相接,宛若水上街市,綿延至數里之外。
河岸兩邊已有不少勤勉的商人開始發賣貨物,當然,也有不少步履匆匆,身著最華麗體面的衣衫,收拾得富貴一團地商人,自河岸兩邊的那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坐管絃樓中鑽了出來。
如此景象,讓蘇瑾不禁想起剛剛讀到過的,弘治年間的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路過歸寧府時,見運河上穿梭忙碌、兩岸繁華無比的景象,感慨而作詩:“十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
到這個時空這麼久,蘇瑾一直不知該如何形容她所在的這座城市。與名滿天下的蘇、杭、湖州、松江、南京不同,這個城市在前世她並未留意過,甚至不知道山東地界上竟然還有一座堪與蘇、杭媲美的城市。但是它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