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5部分

從某種角度來說,《水滸傳》中的魯智深也是這種人,他和韋小寶的區別在於,一個鬥武力,一個鬥智力,大家能接受武力解決一切,接收不了用智慧解決難題?”

這番論斷雖然存在一些偷換概念的問題,但是類比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接著出現了一批持同樣觀點的網友。

“市面擺出那麼多“成功學”、“厚黑學”、“職場寶典”大家都看得不亦樂乎,偏偏對這部寓教於樂,集厚黑、職場、成功等元素於一體的傑作如此排斥是何道理?

將踏入社會、初入職場、混官場、準備追女孩的朋友們都應該讀一讀《鹿鼎記》。都應該學習一下韋小寶精神!”

這種刻意拉仇恨的捧殺帖自然是被口水淹沒的命運。

“所以,古庸生寫《鹿鼎記》是為了倡導韋小寶式的成功學嗎?這麼說,之前有人批評把武俠列入教科書真是做對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接著,“韋小寶價值觀”成為論壇討論的主流話題。

這時,常有道等人終於感覺到風向不大對勁,由著這個話題繼續下去。用不了多久,古庸生就會成為“帶壞社會風氣”、“教壞兒童的”不良作者。

常有道立即開大號去論壇發言:“小說人物都需要一個成長過程,這是起碼的文藝邏輯。英雄也沒有從出生就是英雄的。

而且,我想請大家看書的時候能仔細一點,韋小寶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他是一個講義氣的人。一個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這個為了利益能插朋友兩刀的時代,這種正能量大家都沒看到嗎?”

常有道的回應等於官方確定了“韋小寶會成長為大英雄”,一時間,大家都放下心,表示“有逆轉就好”。

對此,柳敬亭也始料未及,看來老常也認為韋小寶在最後會變成一個完美的英雄人物,他有這種判斷無可厚非。因為平時和柳敬亭一起討論文學,兩人對“藝術角色開場到最後必有變化”這個規律一致認同。

意思是說。一部藝術作品在塑造人物的時候,不能一成不變,不論是故事本身還是作品中的角色,在故事結局的時候,都會發生某種轉變,完成心靈上的一次洗禮和救贖啊、尋找到真正的自我啊、跳出某個困擾自己許久的難題啊等等。

總之,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一定是隨著故事的推進而慢慢改變的。

同理,韋小寶自然也會改變,只是,常有道沒想到的是,韋小寶的轉變,還是基於他現在固有的認知,他沒有成為郭靖那種名滿天下、為國為民的大俠,他也沒有成為諸葛亮那樣足智多謀、為國為民的宰相,他尤其沒有成為楊過那種痴情專一的浪子。

韋小寶的改變在於他最後既不願意做香主,也不願意做大官,而是帶著老婆孩子和鉅額財富隱居去也。

所以,常有道的解釋隨著連載的繼續迅速垮棚,而且,看到韋小寶一個接一個地收美女,而且每次都還有細緻的心理描寫,那種洋洋得意、卑鄙無恥再次激怒讀者,另一波讀者反彈高。潮不可抑制地爆發。

“所以古庸生也終於不能免俗地開後。宮了嗎,《鹿鼎記》算是徹底地廢掉了吧?”

“不要跟我說什麼塑造人物、形式創新,韋小寶壓根就是古庸生自我意識的一種投射,充分地暴露了古庸生的大男子主義傾向,以及對一夫多妻渴望的陰暗心態,令人遺憾且失望。”

“在我棄書之前,容我吐槽一下本書的章節名,老子一個都沒讀懂!牽強做做故作高深,再見!”

……

儘管讀者反彈強烈,但是雜誌的銷量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可見大多數讀者還是在抱著希望等待奇蹟發生。

基於這種情況,柳敬亭只好再次決定提前完本《鹿鼎記》,在這之前,他把後記內容貼到部落格算是對爭議的回應:

“《鹿鼎記》已經不太像武俠小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鹿鼎記》和以前的武俠小說完全不同,那是故意的。一個作者不應當總是重複自己的風格與形式,要儘可能的嘗試一些新的創造……

小說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小說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創造人物;好人、壞人、有缺點的好人、有優點的壞人等等,都可以寫……《水滸傳》中寫李逵濫殺無辜,輸錢就去搶,是為了塑造人物,絕不是鼓勵大家去模仿他的行為。

《阿q正傳》寫精神勝利法,絕不是鼓勵大家都學習精神勝利法……

在這裡我要鄭重地給年紀小的讀者們說一句:這部小說中的韋小寶重視義氣,那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