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貓牙米等等。而與秈米相對的就是粳米,特點是米粒顯得短而寬,人稱“肥仔米”,常見有東北大米,珍珠米、水晶米之類,適合熬粥。
“智靈,收錄張家的靈稻基因,分析一下,有沒有特殊的地方?”
系統是能夠最佳化靈稻,不過老祖宗傳下來的靈稻也應該存在優勢,而秋浩目前要做的,就是取長補短,儘可能的完善靈稻。
僅是五秒鐘,智靈就得出結果了。
“張家靈稻基因系譜圖分析完畢。結論:張氏靈稻存在特殊靈性基因,吸收靈能的效率很高,建議宿主直接收錄基因。”
“建議?”秋浩感覺很稀罕,智靈有過建議嗎,他好奇道:“難道系統自己最佳化稻種,還培育不出吸收靈能效率比張氏靈稻更高的靈稻品種嗎?”
“很難,一般的靈稻自是沒有問題,但是張氏靈稻在吸收儲存靈能方面已是極好,系統難以超越,即便是靈稻基因突變,最多也就是張氏靈稻目前的程度。”
秋浩點點頭,沒有懷疑智靈的話,他思緒轉回頭,既然張氏靈稻已經達到某種程度的極致,那麼他也不用另建廬舍了,直接以張氏靈稻為藍本,打造新品種靈稻就可以,那麼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產量問題!
張氏靈稻畝產才三十斤,這個產量實在是太低了,必須提高!
“如果我們最佳化改造張氏靈稻,產量能提高多少?你不要說‘無極限’之類的話,說點實際的!”
“預計畝產,保底為一噸。”
“什麼…一噸?”秋浩聞言驚愕不已,手中靈稻灑落在桌子上,智靈給出靈稻產量直接翻了六十多倍,實在是太過驚人了,他急忙追問道:“真的假的?”
“真的。”
“產量怎麼會這麼高?”
“原因很簡單,因為地球水稻畝產已經達到一噸,所以系統保守估計,任何品種水稻的畝產潛力,至少在一噸以上,如果沒能達到,表明技術沒能達標。”
秋浩聞言無語了,感覺系統就是厲害!
水稻畝產一噸不稀奇,但是多少年來,那種情況依然多數存在於實驗田裡,要是老百姓自己操作,畝產六百公斤算是高產了,要是任何品種水稻,隨隨便便就能畝產一噸……
咳!那麼,他秋浩就成了“袁院士第二”,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那種!即便說成是“新世紀第一糧食作物專家”,也不為過!
秋浩穩定心神,現在靈稻都還是沒影的事,想那些都沒用,於是繼續沉思,幾分鐘後突然間想到了一個問題。
他已經知道了,穿越舍利子時空節點之後,會到達瓊省,古代的時候就是瓊州府。雖說那裡水稻一年三熟,但是土地卻大多屬於山地,平整的田地應該比較稀缺的,幾百畝沒問題,千畝也沒什麼,但是上萬畝就難了!然而他所想的可不僅僅是上萬畝,而是十幾萬畝,乃至幾十萬畝,還要求是連成一片的那種,那麼難度就難辦了。
多番考慮下來,秋浩發現在瓊省大批次種植水稻不是那麼現實了,因為張氏靈稻儘管需水不多,卻依舊屬於水稻型別,難道要興師動眾把山地都改成梯田?他本能搖搖頭,實在是太麻煩了,遲疑道:“智靈,能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把張氏靈稻改造成旱稻嗎?”
旱稻又稱陸稻,是水稻的變異型,能夠適應旱地、坡底,只是產量遠沒有水稻那麼高,秋浩記得福言村曾經就有幾戶村民種植旱稻,畝產在五百到八百斤之間,後來那幾戶人嫌產量低,紛紛改種玉米甘蔗了。
“可以,系統最佳化改造的靈稻,葉子捕捉空氣中水分的能力將會顯著提升,可免灌溉。”
“施肥怎麼辦,張冠強說要施綠肥的,要是種各幾萬畝,還不是得抓瞎?”秋浩皺眉道,明末清初那時,他不愁找不到田地,也不愁招不到人,反而是田間管理不好辦。
“建議最佳化靈稻根部基因,增強與固氮菌的聯合固氮的能力,培育固氮靈稻,效果將不遜於豆科植物-固氮菌組合,可免氮肥。”
旱稻需要的肥料主要是氮磷鉀,減去施氮肥的麻煩,已經輕鬆很多了。
“呼!”秋浩放鬆不少,靈稻的事情可以放到一邊了,他笑著轉問道:“智靈你說,要是最佳化果園,長出的水果,會不會蘊含靈能?”
“會。”
答案如此簡單,秋浩沒有感到絲毫意外,開始想著是不是應該建立大型果園,然而很快就覺得有些想當然了,主要是因為果園想要建成,沒幾年時間不成,或許可以收購,但是他只把目光瞄向幾萬畝以上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