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其中。
而另一種就是戲劇化的,有種內化的細膩度,尤其體現在對於語言的掌握,臺詞的每字每句背後所支撐的情感體驗,都能經得起推敲,並具有一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感,這是很多老戲骨都來自話劇界的原因。
但顯然倪星瀾這段戲,一個字都沒有,根本忽略鏡頭的所在,只是自顧自的展現,讓人感覺到巨大的悲慟卻被嚴實的包裹起來,急劇膨脹卻沒有爆炸出來的控制,特別是導演後來這種連續的跳接片段,讓倪星瀾只靠著一兩個動作和眼神,甚至一個靜態,能瞬間感染觀眾,輕而易舉的。
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是內行,甚至很多都是影視專業出來的高材生,屏息凝神好一陣,才突然開始歡呼鼓掌,慶幸這部戲在這麼鳥不拉屎的地方沒白來,終於看到值得雕琢的素體了。
聽著那邊的聲音,盧哲超也絲毫不動,他經歷過的類似場面已經很多了,算是戰功卓著,但這時候不再笑嘻嘻的淡然,而是前傾身體靠近倪星瀾開口:“我跟石先生認識不過幾天時間,如果有什麼需要打電話的,我想他會找你吧,你連這點自信都沒有了?”
倪星瀾幾乎就是晦暗的蜷在摺疊椅子裡,聲音也很低:“都過去了,我想我知道您的用意,藉著這樣入戲的角度,讓我切實體會到這種永失我愛的感受,也確實是利用好這次我跟他之間徹底分開的機會,揣摩到以前我從來體會不到的這種感受,演好這出戏,你也算是幫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