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更改的。說這些,只是想讓大家給潘金蓮一個相對公平的看法。
一個女人,被無數人釘在恥辱柱上,這對於她真的不公。認識潘金蓮,就要從她的身世說起。出身百姓之家,後被買入大戶人家,若是如此,潘金蓮也就如普通農家女子一般過完一生。可偏偏,長大後的潘金蓮生的如花似玉、肌膚勝雪、嫵媚生香。一個女子生的極美,那自然是好事,可對於一個農家之女,還是一名下人來說,那就是一場悲劇了。因為美色,總會被人垂涎,而潘金蓮也是躲不過,被他的主家清河張大戶看上。清河張大戶,那放在當時絕對是有財有勢的人物了,對於一個弱女子來說,能跟了這樣的男子,後半生絕對是生活無憂。放在大多女子身上,也許就從了張大戶了。就現在來說,一個公司總裁,看上了一名小小的女員工,那這名女員工會反抗還是順從而取富貴高升?少川說話可能有些無情,但實話說,能夠選擇拒絕的,百個人裡挑不出十個。
而在北宋末年,那個年代裡,能夠選擇反抗的,更是萬里挑一都難,因為那個年代的女子更缺少現代女子的獨立地位。可是潘金蓮反抗了,還是誓死反抗,最後還將此事告訴了張大戶的老婆。大家要知道,這對潘金蓮來說意味著什麼,那意味著會遭到張大戶的報復,從而失去現有的生活。就算張大戶不報復,張大戶的老婆還會容下潘金蓮這樣的女子在府上麼?總之,迎接潘金蓮的只有一個結局,那就是離開張府,失去飯碗。這對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子來說,還有比這更讓人恐懼的麼?
那時的潘金蓮沒有怕,她誓死不從,哪怕失去這一條生活來源。由此可見,潘金蓮不睦富貴,有著當時大多女子都沒有的樸質和驕傲。不慕容華,不懼權貴,這對一個沒有地位的小女子來說,太難太難了,可潘金蓮做到了。後來張大戶為了報復,將潘金蓮強行許給了武大郎。
武大郎何許人也?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而潘金蓮呢?身材高佻,多才多藝,如花似玉,你指望潘金蓮愛上武大郎?這怎麼可能,這種可能性,比大明星愛上乞丐還難。當時的潘金蓮有著大宋所有女子共同的心性,那就是逆來順受,跟了武大郎,被潑皮無賴騷擾,後來無奈遷居陽穀縣,才有了之後的西門慶之事。因為西門慶,才有了潘金蓮的妖冶、淫*蕩、狠毒,從此,這個女人被狠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當我們辱罵潘金蓮,唾棄潘金蓮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男女之間的感情,無非兩種,精神之戀,**歡愉。而潘金蓮這樣的女人永遠都不會愛上武大郎的,更遑論精神愛戀?那麼**歡愉呢?
提起這事就可笑,這武大郎身材矮小,放在現在,不足五尺,就是不足一米五,還滿臉坑坑窪窪有些斑。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武大郎還不懂風情,也就是不懂男女之事,往深了說就是不懂的性。潘金蓮是個正常的女子,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子,她也渴望幸福,若非沒有渴望,她當初也不會反抗有錢有勢的張大戶。可是武大郎給不了她精神上的慰藉,連**上的慰藉也給不了。也就是說,潘金蓮是從心理到生理都處於極度**的狀態,每天還要操持家務,面對這個不是丈夫的丈夫,說句難聽的話,潘金蓮沒在清河縣紅杏出牆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這種情況下,還要說人家蕩,這是不是太苛刻了,如果這樣的潘金蓮是蕩,這天下又有幾個清白女子?有時候不要過度的要求一個人怎樣怎樣,這世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潘金蓮不是,我們也不是,而且誰也做不到完美。至少潘金蓮還剋制自己沒有不守婦道,來到陽穀縣後,也是每日裡幫著武大郎弄炊餅,啊,也就是蒸饅頭。可是,她一直渴望著一絲慰藉的,哪怕一點點都是好的。
這個時候,武二郎出現了,當武二郎進家門時,潘金蓮是什麼反應?這一點,可以去看看水滸傳,琢磨下潘金蓮的心理活動。她首先看到的是高大,其次是比較,她覺得自己如果嫁給了武二郎,那她這輩子都值了。從反抗張大戶就可以看出,潘金蓮堅貞而不睦富貴,也就是說,如果她嫁的是武二郎,就會從一而終,無論富貴貧賤。
這世上共富貴的太多,但能共患難的太少,恰巧潘金蓮就是一個能夠共患難的女子,因為對於一個生活在下層的小女人來說,沒有什麼患難能比反抗張大戶更難?從第一次見面的描寫,就可以潘金蓮是一個多麼容易滿足的女子,她的心並不大,也不野。莫說她蕩,如果她嫁了武二郎,莫說一個西門慶,就是百個西門慶,你看她會正眼瞧一下麼?若是她嫁了武二郎,那西門慶敢來,憑著她敢於反抗張大戶的烈性,早就幾棒子打出去了。